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先锋与传统两重话语下的残疾叙事——余华残疾人题材小说论毕业论文

 2021-11-05 07:11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蓬勃发展的先锋文学打破了当时文学为政治所利用的局面,涌现出了一批大胆颠覆、拥有强烈自我意识的青年作家,其中以先锋“五虎将”为代表,这五位作家分别是指马原、洪峰、余华、苏童、格非。然而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社会文化环境、读者阅读审美、作家创作心理的转变,先锋小说作家纷纷开始转型。这时的先锋作家不再像之前一样一味追求语言的晦涩难懂,结构的扑朔迷离,故事的颠覆突破,而是开始转向紧贴人物命运,融入人物内心,挖掘真正的人性。本文所研究的正是先锋“五虎将”之一——余华在前期先锋代表作和转型后作品中关于残疾人的叙事描写。

关键词:先锋文学;传统性;余华;残疾叙事

Abstract

In the mid-1980s, Chinese avant-garde literature began to rise. It broke the situation that literature was driven by politics at that time, and emerged a group of young writers with bold subversion and strong self-consciousness. Among them, the avant-garde "five tiger generals" were the representatives. The five writers were Ma Yuan, Hong Feng, Yu Hua, Su Tong and Ge Fei. Since the nineties, with the change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readers' aesthetic reading and writers' creative psychology, the avant-garde writers have begun to transform. At this time, the avant-garde writers no longer blindly pursue the obscure language, the complicated structure and the subversive breakthrough of the story, but start to cling to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 integrate into the hearts of the characters, and tap the real human nature. This paper studies Yu Hua's narrative description of disabled people in his pioneer representative works and post transformation works.

Keywords: Vanguard literature; tradition; Yu Hua; disabled narration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1

1.2余华残疾叙事文献综述 1

1.3研究概念的界定 2

第2章 余华的写作与残疾叙事的意义 4

2.1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的典型先锋文学叙事 4

2.2九十年代后创作的写实和立意的深刻性 4

2.3残疾叙事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5

第3章 先锋文学中零度叙事下的残疾叙事 6

3.1余华先锋文学创作中的零度叙事风格 6

3.2零度叙事下的残疾形象特质 7

3.2.1形象非理性,故事非常态 7

3.2.2工具性的残疾形象 7

第4章 风格转变后创作中传统的回归及残疾叙事 9

4.1九十年代后余华创作中所体现的传统的回归 9

4.2民间叙事下的残疾形象特质 10

4.2.1身体残疾居多的非主要角色 10

4.2.2对不幸命运的麻木顺从 11

第5章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第1章 绪论

1.1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蓬勃发展的中国先锋文学彻底打破了一直以来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局面,那就是文学与政治割不裂分不开的局面,由此中国当代小说的写作开始有了更加丰富的创作方式,也使中国文学格局变得宽广,能够被世界所关注。而先锋小说的创作极具颠覆性和对于传统的反叛性,传统文学中对于文学创作意义的传达,先锋文学并不在乎,对于叙事方式,人物形象的塑造,先锋文学也不重视,而先锋小说家在意的是自己对于文学意义传达的诉求和个人对于现实社会的感受。但在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立意晦涩难懂,读者阅读审美的转变,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型,先锋文学家们也开始寻求自己的转型之路。

作为典型先锋文学作家的余华的文学创作可分为八十年代后期的先锋时期和九十年代后的转型时期,余华先锋时期的文学作品带有典型先锋文学特质,追求零度感情叙事,作品充斥着暴力和死亡,语言晦涩难懂,结构大胆反叛。于九十年代转型后,余华调整了写作方式,实现了传统民间叙事中对人性温情的回归,作品不再大肆描绘人性的残酷和黑暗,而是转向对现实底层劳动人民的赞美和亲情人性的回归。

而相对于健康而言,残疾具有其形式和意义上的特殊性,比起健康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对于残疾人心理性格形象的描写更彰显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所以文学小说创作对于残疾人形象的塑造,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中占主要地位的残疾人的刻画描写,更是显示出各个作家对于自己的创作心理的独特体现和传达。而文学创作中的残疾叙事,更是作家们对于自己的创作方式,创作心理的不同的体现,对于残疾人物形象的褒或贬,认同或是抵触,都是作家个人的真实情感的反馈。因此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下和转型时期后的余华作品为例开展的残疾叙事研究既是对作为弱势群体而存在的残疾人在人道主义方面的关怀,又是对单个作家作品的残疾叙事主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挖掘。

1.2余华残疾叙事文献综述

余华作品中对于残疾形象描写着墨较多的主要是“疯”“傻”“狂”形象,属于非理性精神方面的残疾形象,专门对余华小说创作中的残疾叙事的研究分析论述并不多,更多的是在对一整个文学创作流派进行研究论述时会提到对于余华小说中残疾叙事的描写。比如付用现《中国当代残疾叙事主题研究》中对于当代小说残疾叙事的创作主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其中就包括对于当代小说先锋文学家余华的残疾叙事的辨析。魏敏《中国新时期小说疯傻形象研究》对于我国当代文学小说作品中创造出的所有疯傻形象的精神残疾方面的残疾形象塑造进行了彻底的研究和分类辨析,其中就包括对余华创作流派的残疾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刘柏君《比较视域下余华小说中的疯傻狂形象研究》中就对余华笔下塑造的精神方面的残疾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比较,包括对余华的这种创作风格的追根溯源以及作者创作中的心理变化对于创作所产生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且具体的论述分析。 对于残疾叙事题材的分析的相关论述作品其实有很多,但都是对于一整个文学创作流派以及众多作家风格的一个分析和论述,其中会有涉及到对于余华个人的残疾叙事创作的分析比较。但是也有一些专门对于余华残疾叙事创作的深入研究论述,可能这些论述作品在宏观的对比分析上会有所欠缺,稍显不足,但是对于余华创作中的残疾叙事却是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论述,所以创造出的观点和分析也是极其具有针对性和挖掘性的。

1.3研究概念的界定

根据对残疾人相关文件的理解,“构成残疾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特征要素,即残疾是疾病或外伤所导致的一种现代医学条件下无法使之完全恢复的器官或组织的恒定的状态。第二是行为要素,即残疾的躯体存在生理或精神心理功能方面的低下或丧失。第三是社会要素,即残疾人无法完成与他们年龄、性别、文化相适应的社会角色应该完成的具体事情。残疾在内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残疾人主要指同时具备以上三个要素的或以社会角色障碍为主的残疾者;广义的残疾人则泛指所有在生理功能上存在残疾的人。”[1][1]所以根据构成残疾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残疾的广义狭义概念之分,再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叙事来分析,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残疾状态与文学叙事相结合,由此划分出五类残疾叙事,即视力残疾叙事,听力残疾叙事,肢体残疾叙事,智力残疾叙事以及精神残疾叙事,由此结合作家创作的不同表现形式,各自不同的创作心理以及不同的人物塑造方式,从自己想要表达的文学创作目的出发,由此创作出各类不同的残疾叙事的文学作品。其实结合社会学家在对实际社会上的残疾人各自不同状态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是占比最大的,因此,在文学家们创造的与残疾叙事有关的作品中,这两种残疾的叙事占比也是最大的。但是由于余华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典型先锋文学家之一,先锋文学中更多事是对于社会黑暗面和人性丑恶的控诉,作家对社会黑暗的强烈谴责,因此从这些创作心理和创作目的出发,余华小说中主要残疾形象却是精神方面残疾形象较多,便是痴傻狂一类。因此余华与其余作家的残疾形象塑造方面有极大的不同,在他的小说中占主要角色的残疾形象是精神方面残疾较多。所以残疾叙事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首先残疾叙事是在文学作品创作中运用到的叙事方式,而作为文学作品的写作肯定具有一定的虚构性,所以说在这一方面而言残疾叙事它所塑造的残疾人物形象以及故事都是具有一定的虚构性。其次,从残疾叙事的内容来看,简单理解就是文学作品创作中对于残疾人物形象的故事的写作,性格的塑造,形象的刻画,观念的表达。所以简而言之,残疾叙事就是对与残疾有关的故事加以文学化的讲述。

第2章 余华的写作与残疾叙事的意义

2.1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的典型先锋文学叙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锋文学家的创作脱离了传统文学常规的轨道,他们不在意作品传达何种意义,文学传统的“文以载道”恰恰是他们所排斥反对的,他们的创作充斥着灾难、死亡、暴力和性,沉湎于对时间、历史的思考,对语词的运用及叙事的方式上。先锋文学家们作品创作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对于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而对于文学作品的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叙事主题,传达何种意义对他们来说则是漠不关心的。他们不在乎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内心活动,他们小说中所创造的人物甚至可以没有具体的名字,只用一个代号来替代。最主要的是先锋小说重视的是“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小说的文本结构、叙事方法和语言运用才是重中之重。

而余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的作品叙事风格正是先锋文学典型的叙事方式。作品中充斥着暴力和死亡,血腥与杀戮,余华抽出了小说中的温情元素,使得这一时期的作品带有“零度感情叙事”的特征,而这一时期的小说旨在发掘世界荒诞的本相以及人性黑暗的真相。比如《一九八六年》中就充斥着对暴力、死亡的审美,全文以古代的刑罚为线索,贯穿始终。作品一开头就提到两母女在就报刊中发现写着古代刑罚的纸,然后到主人公历史老师想象怎么样用古代的刑罚施加在普通人身上,最后到他将这些残忍的刑罚一一实现在自己身上,用钢锯锯掉自己的腿,割掉自己的鼻子,用烙铁烫自己……。再比如《世事如烟》中人物的名字都用数字代替,无名的主角演绎着人类最原始的罪恶。算命的用自己五个亲生孩子的寿命给自己续命让自己高寿;六十岁的老太太和十七岁的亲孙子睡在一起,还怀孕生下了孩子,她甚至不知道这个孩子算是她的儿子还是重孙子;父亲卖掉几个亲生女儿以过上优越的生活,甚至连死了的女儿都卖给别人用作冥婚;父亲和亲生儿子命格相克导致自己重病,后果是要么自己死要么儿子消失,一个个变态的人物构成了一个扭曲的世界。

2.2九十年代后创作的写实和立意的深刻性

先锋文学在经历了几年鼎盛期后,自九十年代开始先锋作家对“先锋”也有了更深入更冷静更客观的思考。这时余华改变了血腥暴力的写作风格,不再继续捉摸不透的数字符号,不再书写命运刑罚,作品不再大肆渲染人性的黑暗和残酷,而是叙事直接、简练,在质朴和流畅中叙述现实的真情实感,人性故事,这时的作品传达的是作者对于真实民间底层小人物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人性敦厚善良的喜爱。从此开始余华的小说创作由先锋叙事转向现实描写。余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的小说创作便带有明显的传统文学性的情感回归的特征,先锋文学时期被他刻意忽视的人性和情感被重新续写。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