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正文

从冯玉祥的思想政治倾向看1924年北京政变的爆发

 2023-05-16 09:05  

论文总字数:14224字

摘 要

1924年10月,冯玉祥率部发动震惊全国的“北京政变”,这在冯玉祥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中不可不谓是一件大事,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爱国将领、平民将军、倒戈将军、基督将军、丘八诗人、军阀政客、民主人士这些复杂身份的背后有一条明显的思想主线,即儒家思想和朴素的爱国爱民思想,这些思想以及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的救国救民道路的大胆尝试成为冯玉祥发动政变的思想动因。

关键词:冯玉祥,思想历程,政治倾向,北京政变

Abstract: In October 1924, Feng Yuxiang launched the troops which shocked the nation. It is called "Beijing Coup"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in Feng Yuxiang’s ups and downs of political life and is also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Patriotic general, Civilian general, Defected general, Christian general, Qiuba poet, Warlord , Politicians, Democrat , behinding all these complex identities is a clear idea of the main line, namely Confucianism and simple patriotic ideas, these ideas and the bold attempts to find salvaging roa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e ideas become an ideological motivation of Feng Yuxiang’s behaviors

Keywords:Feng Yuxiang, Thought process ,Political leanings, Beijing Coup

目 录

一、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政治理想对政变爆发的影响 3

(一)在“修身”方面,注重个人修养的养成 4

(二)在“治国平天下”方面,主张贤人政治 5

二、爱国爱民思想基础上的救国探索对政变爆发的影响 5

(一)军事救国道路的探索——军国民思想的影响 6

(二)基督教救国道路的探索——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8

(三)三民主义救国道路的探索——国民党民主思想的影响 10

(四)共产主义救国道路的探索——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影响 11

结语 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第三军司令官冯玉祥趁吴佩孚将驻守在丰台、长辛店的吴部第三师全数调往山海关前线与奉军交战正酣之机,下令第三军各部火速从古北口、滦平等地班师回京。10月23日清晨,冯玉祥部鹿钟麟旅等在孙岳部配合下,打开城门,火速占据市内各关键部门,包围了总统府并软禁总统曹锟,随即,冯玉祥、孙岳和胡景翼等人发布停战主和的通电,迫使曹锟下令免除吴佩孚本兼各职并辞职下野,成立过渡政权黄郛摄政内阁,并且成立国民军维持京津地区的秩序以防吴佩孚反扑,还修正了清室优待条例并将废帝溥仪驱逐出宫,政变获得成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刘敬忠、谢正清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的推动下,对北京政变爆发原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次政变爆发的原因主要观点有:

大陆方面积极肯定的居多,在刘敬忠《冯玉祥北京政变初探》、秦卫华《冯玉祥北京政变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王宗华《试论一九二四年北京政变》、谢正清《北京政变前后的冯玉祥新论》、王红勇《北京政变性质与原因新探》等论文中指出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直系内部冯玉祥与曹锟、吴佩孚矛盾尖锐化,这是他发动政变的直接原因;外部则有直、奉、皖、粤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的推动。二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和国民党人的帮助。三是冯玉祥受各阶层人民反直运动的推动。四是冯玉祥在革命运动高涨的形势下有倾向革命的初步的思想基础即朴素的爱国民主的思想因素。

国外方面将这次政变的原因归结为冯玉祥与吴佩孚关系的恶化,以及日本人在金钱上的支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美国学者薛立顿所著的《冯玉祥将军》一书和英国学者斯特莱姆斯基的论著。

港台方面多持片面偏激的观点,认为是军阀矛盾激化的结果。但也有简又文、陈森甫等人在专著中持较为中肯的观点,认为冯玉祥发动这次政变的原因主要是孙中山及国民党的影响。

大多数学者从客观现实环境探讨冯玉祥和吴佩孚之间的矛盾与政变发生的关系,但是从政变发动者冯玉祥的思想层面考察北京政变爆发的原因仍有所欠缺,本文主要就冯玉祥发动政变的思想动因层面探讨。

一、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政治理想对政变爆发的影响

虽然都起身于封建军阀营垒,冯玉祥与其他军阀还是有较多的不同之处。最本质区别是冯玉祥出身于农民小生产者家庭,有着农民固有的淳朴善良的本性,且较多地汲取儒家思想的精华之处。在冯玉祥的思想中封建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冯玉祥只上一年零三个月的私塾,学的全是儒家经典,儒家孝亲、忠君爱国曾是其早期思想的主流,虽然后来受革命思潮激荡,认清清廷腐朽反动本质而抛弃忠君思想,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其实现个人抱负的政治理想。即使在1924年政变发生前,他读的书大多还是以儒家伦理为主要内容,常置案头的书有《清史纂要》、《通鉴辑览》、《白话文范》、《论语》、《老子》、《孔子家语》、《孟子要略》、《大学衍义》、《史记》、《资治通鉴》等。此外还读过《左传》、《三国志》、《儒林外史》、《十三经》等。他还请陈先生讲《易经》和《大学》,王瑚讲《书经》[1]P68。冯玉祥有着强烈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一)在“修身”方面,注重个人修养的养成

冯玉祥爱好读书注重个人修养的养成,他认为当时的官吏大多是害国殃民之人。想要挽救国家,首先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要尽量在德、智、体方面有所提升就必须读书。他曾表示,他就是念书念到死也不怕,怕就怕不读书,像一个庸碌的废物活在世上。在他看来“穷小子读书,不是为着装门面,不是为着升官发财,更不是为着吟风弄月,而是为着应用的,用它来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更进一步来改革社会的。”[2]P255所以他读书是批判着读,取其有益于国家人民,以及自我提升的部分。

正如冯玉祥的文朋师友翦伯赞在对冯玉祥的回忆文章中所说的,正是冯玉祥每时每刻切实而认真地学习,才使他没有养成一般军阀地主的恶习,没有贪污浪费,更没有杀人放火,祸国殃民。如果说这是欺世盗名的话,一个人能终其一生保持着优良的品行、习惯,正说明是其常态。所以说读书在冯玉祥的品性的养成、思想和修养的提升过程中意义非同小可。冯玉祥不断追求进步,他曾在日记里表示自己的决心道,昨天的自己已经死去,今天又是一个新的自我,对于一切思想、行为都需要更新,“以爱为出发点, 以实为立足点,以有利国家人民为归宿点。重生、重生, 日新、日新,”[3]P1他还常常勉励自己要及时而肯切地进德修业。重生、日新正是冯玉祥的思想不断进步,并倾向革命的原动力。而冯玉祥爱好读书注重个人修养的养成,为其军旅生涯中赢得上司赏识增加了晋升的砝码,随着势力的上升这就引起了同是从旅长成长起来的秀才军阀吴佩孚等人的不满与忌恨,这也为后来冯玉祥与曹锟、吴佩孚矛盾的激化以至北京政变的爆发埋下了思想的种子。

冯玉祥个性耿直,嫉恶如仇。“对官场摆阔、达官显贵重金厚礼互相往来这一套习俗,历来也是十分厌恶”,[2]P242早年间,他曾以清水为吴佩孚祝寿,以示君子之交,使吴佩孚颇感尴尬、怀恨在心。此外生活简朴,注重官兵关系也是冯玉祥的一个优点,他虽然身处高位,却一直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与那些花天酒地、奢侈浪费的达官贵人大相异趣,他要求他的下属将领和士兵同甘共苦,他自己更是注重训练官兵,这使冯部逐渐成长为劲旅,这也使其为其他军阀所嫉。冯玉祥更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将领,这在新旧军阀混战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422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