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土木工程 > 正文

南京龙潭某重机厂B1组团厂房南楼设计文献综述

 2020-05-22 09:05  

文 献 综 述

近年来框架结构在世界各地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城市普遍兴建了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框架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和施工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通过自己对在熟悉任务书的基础上参观、比较同类建筑,查阅、搜集有关设计资料使我的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的应用,提高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所学过的知识得以系统的深化。并培养我独立解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及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绘制的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半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所以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认真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本工程的主体建筑采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体系一般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有梁和柱通过节点构成承载结构。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随着结构高度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具有传力明确、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 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层框架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了。

1.结构设计一般原则[4]  

(1)既满足功能要求,又使结构布置合理。要受力方式合理,传力途径明确。结构平面布置、刚度应尽可能均匀、简单、对称,以减少震害,同时还可减少构件类

型,方便施工;

(2)满足建筑功能是首要条件,不能因为追求设计的立面美观,而改变或影响建筑功能;
(3)充分利用框架结构的优点,灵活布置平面。既可做成较大空间的会议室、办公室和活动中心,又可灵活设置隔墙以形成各种功能的小空间用房;

(4)要满足规划、环保、消防、防疫、以及经济、技术等基本要求;

2.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5]:

(1)结构自重较轻。

(2)筑立面容易处理。

(3)算理论比较成熟。

(4)计时要控制高宽比。

(5)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空间空间,也可按需要做成小房间。

(6)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有时候影响正常使用。

3.框架结构结构布置原则:

(1)结构平面形状和立面体型宜简单、规则,使各部分均匀对称,减少结构产生扭转的可能性。

(2)控制结构高宽比,以减少水平荷载下的侧移。

(3)尽量统一柱网及层高,以减少构件种类规格,简化设计及施工。

(4)厂房的总长度宜控制在最大温度伸缩缝间距内,当厂房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可设伸缩缝将厂房分成若干温度区段。

四、框架结构抗震内力计算基本规定[6]:

(1)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板可作为框架梁的有效翼缘。翼缘的计算宽度取板厚6倍;装配整体式楼板翼缘的计算宽度取决宜小于上述规定。为简化计算,楼板对梁惯矩的增大倍数表示。

(2)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可用分层弯矩分配法作简化计算,此时每层框架梁连同与之相交的上下层柱组成一个计算单元、取柱的远端为固定端。竖向荷载产生的梁固端弯矩只在本层内梁端各个节点之间进行弯矩分配,各个单元(各层)之间不再进行弯矩的传递与分配,梁的弯矩取分配后的值,柱端弯矩取相邻单元(上、下层)对应柱端弯矩之和。

(3)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需进行调幅,现浇框架端弯矩调幅系数为0.8~0.9,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调幅系数为0.7~0.8。梁的跨中弯矩按梁端弯矩调幅后的数值根据简支梁跨中弯矩的数额平衡后确定,不得小于简支条件下50%的弯矩作为设计值。

[1] 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合编.房屋建筑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叶列平编著.混凝土结构(上册)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 陈国兴,樊良本等编著.基础工程学[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5] 陈国兴等编著.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6] 徐秀丽主编.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 周果行编著.房屋结构毕业设计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8] 梁兴文,史庆轩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 董军、张伟郁、顾建平编著.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房屋建筑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10]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编.建筑设计资料集(8)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1]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编.建筑设计资料集(9)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2] 陈保胜,陈忠华主编.建筑装饰构造资料集(上、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3] 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编委会编.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上、下)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4] 王小红,罗建阳主编.建筑结构CAD-PKPM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5] 沈蒲生主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例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6] Grider, A.,Ramirez, J.A. and Yun, Y.M. ”Structural Concrete Design” [M].Boca Raton: CRC Press LLC, 1999.

[17] 相关设计规范.

[18] 相关设计图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