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土木工程 > 正文

新义学校宿舍楼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15 08:04  

1.目的及意义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其主要形式,虽说它的钢筋及水泥用量都比较大,造价也比混合结构高,但它具有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房间布置比较灵活,门窗开置的大小、形状都较为自由的特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出现较早,但直到钢和钢筋混凝土出现后才得以迅速发展。根据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三种。横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横向布置,楼板和连系梁沿纵向布置,具有结构横向刚度好的优点,实际采用较多。纵向布置同横向布置相反,横向刚度较差,应用较少。纵横双向布置是建筑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体刚度好,是地震设防区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且在实际施工技术领域也相对比较完善,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比较好的一种建筑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中。并且许多建筑结构形式也是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国外,对于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是:1.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2.初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3.重力荷载计算,4.框架侧移刚度计算,5.计算自振周期,6.风荷载作用下弹性位移验算,7.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位移验算,8.竖向内力作用下内力计算。在我国在这方面和外国也是基本差不多的,也是参照这个设计步骤进行设计的。

本设计过程,涉及《房屋建筑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这样就可以把我们以前学到的所有的专业知识进行一个总结和归纳,是对我们四年来所学基础和专业知识进行的一次总考核,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我们可以在熟悉任务书的基础上提高自己查阅、搜集有关设计资料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熟悉工程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及基本技术,获得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培养自己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对所学的知识得以系统的深化。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程序、方法、步骤,为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本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我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认真的学习态度,加强我们的团队合作、敬业的精神。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受到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从而具备能独立完成一般房屋建筑和结构设计全过程的能力。本次毕业设计的具体目的如下:

1.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一般房屋建筑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

2.熟悉有关规范、标准设计图集、设计手册。

3.提高绘制施工图的技能,正确、清晰地表达建筑、结构设计意图和构造处理.{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独立完成新义学校宿舍楼设计的建筑方案和建筑施工图设计、进行结构计算并完成整套施工图设计,施工图深度应达到规范要求结合设计内容翻译2万印刷字符(或译出5000汉字)以上的有关技术资料或专业文献。

宿舍楼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安全、经济、适用三要素;建筑设计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功能区组合合理;以实践和观察为出发点,对交通、采光等进行分析研究。完成建筑部分的合理设计之后,选取其中主要的建筑进行结构的设计,结构设计应该按建设单位要求和设计标准、规范,运用PKPM计算软件进行整体结构计算,先是进行结构建模,输入梁间荷载后进行楼层组装,接着是对各楼层板厚进行修改和更正以及荷载传递方式,然后是输入楼层恒载和活载,最后是进行计算,显示各柱子梁和楼板配筋图,PKPM计算完之后,就是运用Tssd结构绘图及其他计算工具根据PKPM建模计算配筋结果绘制全套基础、梁板柱结构施工图和结构构件计算;这样电算的计算画图部分就完成了。再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一榀框架分别运用弯矩分配法、分层法、D值法、底部剪力法计算该框架在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并进行内力组合和框架配筋设计;对楼梯、基础、有代表性的板进行设计计算。尤其是要考虑抗震规范的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计算。

3. 参考文献

[1]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上册)(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吕西林.高层建筑结构(第3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