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南京中山北路乐业村/凤颐村地块规划与建筑设计1-城市设计专题文献综述

 2020-05-10 02:43:09  

内容摘要 在当下的中国,大区域的规划重建已逐渐减少,在大多数一二线城市中,小片区的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设计的主流,而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更新正成为城市更新的重点部分。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我们所做的更新与重建有时并未能重新激发历史文化的活力,历史建筑逐渐沦为新兴商业的装饰点缀,传统街区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渐消亡。

城市更新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旧房拆除新建,更多的是关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因而在一系列强制拆迁、整体迁移的更新方式之后,我们需要反思历史街区的情感联系、历史环境的集体记忆、传统文化的氛围营造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对于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与再生,保护与重建,重新探索一种在当今与未来社会发展中相适宜的方式。

关键词:城市更新 历史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与更新 引言 ”有特色的才是美的,是民族的和世界的”鲁迅先生在几十年前讲的这句话,已得到美学家越来越高的评价,以及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的认可。

由此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内涵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力组成。

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历史风貌的保护建立起了日益紧密的联系,对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与更新己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工业出现了向郊区迁移的趋势。

原来的中心区开始”衰落”,面对这种整体性的城市问题,西方许多国家纷纷兴起了一场城市更新运动。

国内的城市更新理论发展,是根据国外的理论与研究发展而来:1980年代初期,陈占祥把城市更新主要定义为城市”新陈代谢”的过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