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研究性设计——城市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设计3文献综述

 2020-05-10 02:39:04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摘要:本文以老年社区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老年社区服务中心出现的背景、现状、老年人的特有心理以及为其设计房屋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老年心理 社区服务中心 建筑设计

(一)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严峻,由于老年人口众多而空间资源有限,居家养老模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承担起当前的养老重担。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作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载体,当前在我国的城市中需求巨大但建设上、规范制度上都存在较大空白。该文通过案例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建设策略,希望能够为建设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找到一定的方法。

本项目基地位于高淳区淳溪镇,基地东西长约140米,南北约35米,总用地面积约5131.83平方米。基地狭长且伴有高差,如何排布各项功能使之合理串联为设计难点。该区域仅有这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完善的功能以及宽敞的活动空间将会提高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老年社区服务中心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中普遍设立了老年活动中心,退休干部活动中心,社区会所等场所,为老年人在退休后积极地寻找自己周围的同龄群体进行互动提供了很好前提条件,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社区是他们参加社会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并大力发展老年人文化休闲场所,在大城市尤其

突出。尽管如此,从全国的局势来看,存在的问题也是此起彼伏,尽不相同,主要

体现于:

1、设施落后。许多社区仅仅隔出几间空房间作为老年人棋牌娱乐的场地,管理的缺失以及其中设施的不完善让老年人对其望而却步,缺少组织的老年人也很难对这些房间进行有组织的利用。部分小区加装健身设施,却大多是在室外用地并且很少对其进行维护,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2、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既有社区中心宣传不到位。老年人退休后生活一下子变得空虚,无所适从,适当的引导以及社区的宣传可以将老年人带出家中,融入新的团体。具体落实国家的福利政策,开展各种各样的课程以及辅导,给老年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3、对老年人心理需求关注的缺少。设计者从自己的角度去设计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没有真正关心各个类型老年人的需求,从而使失能老人、介护老人无法走出家中参与到社区活动。日托中心的缺少,给家中有老人的中年人也增添了负担,无法安心的参加工作。

(三)案例分析

胜利街居委会和老年人日托站:胜利街地处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镇的东南一隅,总建筑面积502㎡。这里远离北部喧闹的旅游区,是古镇原住民的安静居所。新建的街道居委会和老年人日托站位于两条小河的交汇处,为当地居民提供社区服务。

由于基地在历史风貌保护区内,规划部门要求建筑的尺度和风格与周边的传统建筑保持一致。设计师顺应这一条件,尝试用江南民居最简朴的木结构系统和构造做法作为基本的建筑语言,循着功能和动线编织出一组院落建筑。设计师着迷于穿针引线的布局、晦明变化的庭院空间、以及同邻里老屋的直接对话。作为建筑师,设计师欣然地享受着个中乐趣,而无意再追逐新鲜的建筑样式。

由于建筑太过于在乎造型以及其中的所谓内涵,忽略了使用者的感受。过多的玻璃大大的浪费了能源,过高的梁柱降低了空间的使用效率并且给房屋增添了清冷的感觉。平面流线转向过多,增大了轮椅使用者的通行难度,不过各处的天井给建筑带来了生机。整体布局缺少组团,老年人不易在其中形成小团体活动,院子的围墙过高影响了部分采光。

(四)关于老年人社区服务中心的一些思考

1、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私密性和半私密性空间不仅存在于个体形式中,在群体和成组活动结构内部也体现明显,一旦老年个体参与成组活动,在此领域中个体活动领域意识便退居次要地位,而成组结构内部的半私密性与个体间的内聚力明显增强。老年人的听力衰退,因而常常可见老人交谈时倾向靠近谈话人用以弥补听觉上的衰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人交往空间的尺度和形式的特殊喜好,他们更喜欢较小的,有围合感的交往空间。

2、功能构成的要点:

应为老年人提供满足各种兴趣爱好的公共娱乐空间:手工室、书法室、图书室、讲座、绘画室、园艺室等,并在这些空间里设相应的储物空间并且适当的进行动静分区,让各种性格的老年人都在此得到放松。与家庭养老相比,社会养老设施更能为老人提供互相学习的条件,不仅为满足老人各种兴趣爱好提供空间,更要为他们展示自己的成就而设置展示空间,鼓励老人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性事务,为那些有艺术修养的入居老人追求自由!发挥自己余热提供一个工作平台,让他们不再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

3、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在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建设的起始阶段,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来推进,随着日益增长的社区老年服务的需求和对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建立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可持续的运营模式非常必要。在设计建筑时,适当的加入商业空间,不但减轻了服务中心开销的压力,还给中心带来了新的活力,加大了老年人与他人交流的可能性。

4、设计师真正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

认真的了解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心理状态,对各个类型的老年人考虑得当。无障碍设计、出入口设计、流线设计等,都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切勿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者所谓的理由,将其设计为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建筑。

(五)总结

社会一直在进步,老年人的活动也将越来越丰富多彩,不论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者新方法改变老年人的生活,我们现如今要做的就是落实好国家的福利政策,认真从使用者的角度设计好每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六)参考文献:

[1].项智宇.城市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陈晓明.休闲养老建筑设计初探.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杨建军, 汤婧婕, 汤燕. 基于"持续照顾"理念的养老模式和养老设施规划. 城市规划,2012(5):20-26.

[4].陈有华, 吴凯. 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与设计#8212;#8212;以南京市为例. 人口学刊, 2008 ( 1 ) :42-48

[5].刘莹.汉正街系列研究之七一老年人外部空间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5

[6].赖两阳:社区工作与社会福利社区化,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3

[7].孙炳耀,常宗虎.中国社会福利概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9.

[8].阎安.论社区居家养老一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J].科学经济社会,2007(2):86-93

[9].杨镇瑞.场所意义:原居安老与老人住宅#8212;#8212;台湾双连社区福利园区空间设计解析. 时代建筑,2012(6):58-63.

[10].程春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8212;#8212;以我国椒江区、田家庵区为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27

[11].何谦,陈汉平.浅议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和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07,03.

[12].彭希哲、梁鸿、程远.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2

[13].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14].王江萍.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1

[15].美国建筑师学会(编),周文正(译).老年公寓和养老院设计[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