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建筑方案设计(五)文献综述

 2020-05-10 02:38:42  

在交流,合作如此频繁的今天,教育建筑似乎也要去积极应变一些改变,如何为小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空间,娱乐空间,交流空间是十分有必要的,教育建筑不同于其他短暂性停留的公共建筑,教育建筑使用时间比较长,使用者停留时间也比较长,因此如何将停留空间积极转化成交流空间,是十分有意义的。

对建筑外环境也好,对内部功能空间也好,对于两者衔接也好,都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感受。

从使用者的感受来说,需要适合的交流与教育空间,从整个城市出发,则需要学校的造型需要满足对当地建筑的呼应,对文化层面的呼应。

当然也需要响应新时代的主题(节能,绿色,开放的教育模式等等)。

(一)校园空间的营造 什么是校园空间?”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一群人讨论他对事物的理 解”。

这应该是最初的教育空间的模型,或者说是讨论空间的模型。

以这种模型来看,有一个特征就是使用空间与场地的相互渗透,更贴切的话来说,即是开放。

教育的开放,交流的平等,环境的和谐。

王芳在《教育建筑设计思考》一书中提到校园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空间,而是为育人提供专门的物质与精神环境。

所有教育的实现都依赖于适当的建筑教学空间,即学校校园及校园建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