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研究型设计4-地域文化的建筑意象研究及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毕业论文

 2020-04-18 08:04  

摘 要

随着战后全球化进程飞速推进,中国建筑行业与西方交流密切,进步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国际主义”的盛行导致千篇一律的城市,缺乏文化性地域性的建筑。本文将从乡村与城市两方面进行探索本土意向在中国当代建筑中呈现的可能性。

关键词:本土意向、当代建筑

建筑既属于一门工程学,也属于一门艺术。建筑在人类文化传承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北京故宫到罗马的斗兽场,从埃及金字塔到美国国会大厦,建筑成为了一个地方的标志,也保留下很多历史。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中国建筑正在逐渐丢掉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吴永发曾经说:“窗子打开以后,国外的各种建筑流派思潮进来,(我们)来不及吸收、梳理,盲目崇洋、跟风。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中国建筑呈现了三种现象:

  1. 缺少文化性,表现就是欧陆风,把西方的、不是本土的东西,或者没有考虑环境、气候,就照搬过来,我们一些乡镇都造小白宫;
  2. 第二,对建筑的本质认识缺失,表现出来就是新、奇、特(城市标志性建筑除外),比如央视大裤衩、国家大剧院
  3. ;第三,是技术手段的不足,表现在建筑不耐看。”

建筑也是个生命体,有特定土壤,许多建筑元素是从传统、从生活中得来的。寻找建筑最根本的、与人密切相联系的、也最个性化、最本土化的东西对于解决建筑缺乏文化性根基这一问题显得极为重要。下面将从乡村与城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乡村公共空间中意向——灰空间

相比城市中现代摩登建筑,乡村给人的印象常是坡屋顶,传统材料的低矮建筑。“乡村里的日子在屋檐下出发, 在屋檐下栖居。”[1]以屋檐为界,一面是家园,屋檐外如有不顺,转而即可回到一墙之隔的家园,有墙的依托、屋檐的笼罩,此间必不像在室外那般没有隐私感;另一面,即是延续无际的室外,在屋檐的佑护下,纵是阴雨,或是炎夏,也能徒然晕染屋檐下的阴影。内与外,在这窄窄的空间里汇聚,空间的趣味性也诞生于此暧昧。运用日本建筑学家芦原义信对外部空间的定义,既是介于无限无目的性延展发散室外(Negative space)和有目的向心汇聚的室内(Positive space)之间的灰空间(Pamp;N space)。

1.1乡村公共空间变迁

传统的乡村生活主要是以生产与交流的方式进行,公共空间承担了这些活动的空间载体,按构成要素可分为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物质要素是人们交往与活动的固定场所,例如广场、寺庙、戏台、祠堂、水井、街巷等[2]。从这些要素中,便能探寻出灰空间的影子,灰空间提供给人们既不同于室外完全的开放感又不同于室内私密的感受,多种交流可在此发生,这也契合传统乡村“熟人社会”的精神。社会发展至今,乡村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许多传统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也在弱化,比如随着自来水的接入,使水井边这一公共空间在逐渐消失,而许多新建的场所则以仿效城市为主,形象工程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被闲置。如何利用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既满足功能要求又具韵味,灰空间或是一种有效的操作手段。

1.2南京桦墅村村口乡村铺子的思考

南京桦墅村村口乡村铺子的实践,可以感受到其中乡村灰空间的操作。乡村铺子位于村口,将一栋老房改造成公共活动的空间场所,用传统的布局和工法对村口重建,重新塑造村口的公共性。该构筑以书画展示及商业市集之用,同时提供了休憩及一定私密性交流的功能,使得村口灰空间作为乡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Pamp;N space营造的同时,通过木构梁柱的限定,采用传统园林“框景”之手笔,限定与延伸村外山水之景,使得灰空间的范围得以拓展发散,而不是仅限于建构。这种暧昧性、有延展性的村口空间,是乡村建设可以考究的思路。

1.3戏台中的灰空间

中国大量村落保留旧时的传统戏台,多布局于村中集散中心,台前设集散广场或合院。以南京高淳蒋山村戏台为例,该戏台于村内保贤局(村中祭神场所)对面,中间有较大集散广场,有剧之时,群众聚于集散广场。广场周围则有大量商贩,进行露天贸易。此运行模式带来两个问题:一则该文化活动在露天下进行,受制于天气因素;二则作为演艺活动,展演观演行为互相干扰。隈研吾在能剧之乡宫城县米登町的“森舞台”实践,正是基于围绕能剧舞台建造的灰空间,在解决天气问题的同时,通过灰空间的Positive的内向性,提供人们较为私密的闲聊的可能性,从而亦改善了能剧展演观演关系。

二、城市建筑中文化的体现

城市建筑有许多类型,其中,博物馆作为当地的文化聚集点,能够充分的展现出当地的一些古迹文物,是古老文化的良好延续,更是对于当地所有文化的一个缩影,所以就对于博物馆的建筑就要充分的体现出这一点。

2.1以宁波博物馆为例

地方性综合博物馆是全面展示本地区历史人文的窗口,因此,其建筑也必然要集中体现本地区特色。宁波是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文化类型丰富的城市,有以水坝河埠为鲜明特征的水乡景观,有高古深邃的深山古刹,也有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乡土民居和色彩肌理……这些文化事物构成了宁波地区集体文化记忆和地域特色形象。而宁波博物馆的馆舍建设撷取精华,将文化元素与建筑本体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它外形似船又似山,看似随意却又好像很严谨,特别是它的外墙设计,更是让人过目不忘。博物馆的外墙设计是“瓦爿墙”,采用了大量宁波旧城改造中积累下来的旧砖瓦、陶片,同时还运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制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毛竹随意开裂后形成的肌理效果清晰地显现。无论从现代环保生态概念,还是从乡土材料的应用上,都可以看到积淀下来的地域文化和建筑肌理。或者说,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将传统植入当代建筑中。

2.2创作手法

博物馆建筑造型设计通常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借鉴传统建筑造型风格基础上,提

取造型形态元素,以此承载历史文化风韵; 第二,提取地域文化符号进行加工整理,转换成符合当下视觉效应的造型特征,进而将地域文化本质完美的呈现出来,以此来表达建筑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例如,上海博物馆新馆是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造型,具有“天圆地方”的寓意。这样的造型从形式到内涵都反映了地方特有的风貌和民族传统文化的

精华———典雅、庄重、大方,体现了时代气息和博物馆特色。又如,西藏博物馆整体造型以体现西藏优秀而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为主,采用藏式建筑的大体量块状布局,显得颇有气势;平顶女儿墙棕色饰带曲尺变形与仿藏式琉璃瓦坡顶的举架出檐组合,都借鉴了藏族传统建筑的手法; 立面左右对称,上繁下简,突出中部,在出挑的栏板外绘制藏式白底兰花图案,庄重凝练,对传统形式加以变形和简化,使博物馆造型不乏时代气息。[4]

三、结语

“只有有鲜明的文化识别性和特征,才可能在全球化当中拥有自己的位置,否则就会变成全球化链条中低等级的那一环。”王澍如是说。中国是一个拥有浓厚历史传统的国家,如何汲取文化运用到建筑上使我们一直需要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洪金.乡村屋檐在四季轮回.乡镇论坛.2006.12

[2]李雪莹,施六林,王艳,卢碧芸,吴炜.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农学学报.2018

[3]张兆磊.地域文化与建筑创新情结——以铜陵博物馆为例.居舍.2018.11

[4]贺优.地域文化视域下中国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6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