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近代沿江通商口岸教会建筑文化传播机制量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04:04  

1.目的及意义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对近代沿江开埠城市发展及现存近代的教会建筑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通过对沿江12个城市进行深入调研,查阅史料档案、文献,结合长江沿岸近代经济、文化、杜会背景,总结近代沿江教会建筑的特征与表现,总结其发展规律;

2)对调研对象做详尽深入地分析。从建筑类型及风格、建筑空间形式、建筑材料、建筑细部等各层面的建筑特征及演变对各个建筑单体进行详尽地阐述,对沿江近代建筑的普遍特征及单体异同有较深刻的了解;同时,建立建筑拆解的各个部分的数据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便利;

3)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总结近代各个沿江开埠城市发展演变的重要特点和趋势,并进一步进行各个城市和区域之间的比较并得出一般性结论,为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史的一般发展规律提供参考;

4)利用专家打分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近代建筑中西融合趋势的判定模型,提高近代建筑保护模式的完善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1.1.2 研究意义

1)随着开埠城市的对外开放,原有的城市文化必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经受洗礼或遭受洗劫。相比传统的内陆城市,开埠城市往往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兼容性和适应能力,对各种不同的文化做到兼容并蓄、多元共生,可以将矛盾和冲突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沿江城市作为一条城市带,各座城市互相关联甚至连成一气,其府邸互相交错,加强了各做单个城市的功能。因而这条城市带的组合功能远远超过了各个城市的简单叠加。因此对开埠城市进行研究十分有价值。

3)填补了目前已有的成果中近代沿江建筑的整体发展趋势和研究的空白,沿江近代建筑特征的全面解读及演变过程的深入探究方法,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本课题中采用统计学、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判别的方法,促进了这些科学方法在近代建筑研究中的应用,是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