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河西新城社区行政服务及文化中心方案设计12文献综述

 2020-04-12 15:53:10  

文 献 综 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经过四年半的本科专业学习,本次课题将总结以往方案设计中的经验教训,通过对基地周边环境的深入调研,经历场地分析、入口选择、体块比对、功能组合、立面造型五个阶段来完成这一设计。在深化对规范和设计原理掌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地形,退出自己的见解。这既是一个巩固学习的机会,也是和同学、老师交流想法的契机。

二、课题研究方案和主要内容

(一)场地分析

项目位于南京市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建邺区塞上路以北、华山路以西交汇处。该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占地面积约21亩(含规划道路)。据南京市总体规划,河西地区将作为南京主城的”副中心”来发展,成为南京市城市的新地标、新景观。按照市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点的精神,本项目将规划建设社区文化、体育健身,街道行政办公、社区政务中心等功能设施。从上图《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MCe030)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看出,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中部地区开发建设的主体,居住建筑以小高层为主,居民素质较高,周边服务设施尚缺。该地区西北角用蓝色线框表示的区域是本次项目的服务范围。

(二)建筑入口选择

基地南邻城市主干道,东面城市次干道,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机动车出入口离交叉路口距离至少80米。建筑裙楼具有行政办公和文化活动两个主要功能,因此方案要在基地南侧和东侧各设置一个机动车出入口,人行出入口可设在交叉路口处。由于建筑高层部分为行政办公性质,人流大交通复杂,因此将办公的出入口布置在基地的东侧,靠近城市次干道(华山路),以减小瞬时大流量交通对城市道路的影响;而文化活动的出入口则布置在靠近城市主干道(兴隆大街)的南侧,既不阻碍交通又能给城市临街一个活泼灵动的建筑形象。

(三)建筑体块塑造

我们除了建筑物的观感以外,更应该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建筑和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基地位于城市主要交叉路口处,路口另外三处建筑皆为公共建筑,服务于周边居住区。该路口的建筑皆为城市预留出一块城市广场,且在体块塑造上与道路有约为45#176;的斜切步行街。为了延续城市肌理,我认为应该遵循已有建筑形态的构成原理,使新建筑融合于周边环境。同时,我认为守边原则也是不可或缺的#8212;#8212;建筑的裙房部分在满足建筑密度和面积的情况下,应当与其周边的建筑发生关系,以达到整体统一的总图效果。高层的选址也尤为重要,我认为将高层布置在基地的西北方向较为妥当,既可以作为衬托裙房的背景,具有良好的沿街景观,又不阻碍人在交叉路口的视线,不会造成拥堵压抑之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