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南京煤矿机械厂老厂区改造设计4文献综述

 2020-04-12 03:04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摘要:本文以南京煤矿机械老厂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在社会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工业遗产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改造模式和利用方式。

关键词:工业遗产 历史价值 改造模式 利用方式

一、选题背景: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自近代以来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基石。自1750年英国工业革命爆发至今,工业革命在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工业设施随处可见,工业大发展记载了人类历史的重要一页。然而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资源枯竭,经济转型,使得新型产业代替了传统工业,1990s以后,世界更是进入信息时代,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工业厂址、设备、建筑不断被遗弃和荒废,成为城市中亟待改造更新的飞地。

然而作为人类文明与城市发展的见证,工业遗迹逐渐显现”化石标本”的意义。作为承载人类历史遗留的文化景观,工业遗产包含技术之美的景观也深具保护与再利用之价值。

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国首都,保存有一大批洋务运动、民国时期以及建国后的特色工业遗产。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南京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主城及周边地区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南京的工业遗产保护面临严峻形势。

二、工业遗产的定义

《下塔吉尔宪章》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移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在内容方面,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作坊、车间、仓库、码头、管理办公用房以及界石等不可移动文物;工具、器具、机械、设备、办公用具、生活用品等可移动文物;契约合同、商号商标、产品样品、手稿手札、招牌字号、票证簿册、照片拓片、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涉及企业历史的记录档案。广义的工业遗产还包括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于人们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工业遗产的价值

工业遗产关注的主要历史时期是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以来至今,但不排除前工业时期和工业萌芽期的活动。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民族工业、国外资本工业,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都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遗产,它们构成中国工业遗产的主体。在整个辉煌的农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技术革新和发明,都曾为起始于英国而蔓延到全世界的工业革命、或早期的工业活动起过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的作坊、资源开采、包括运河在内的运输设施等都是工业遗产的构成部分。

工业遗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历史价值: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
  (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科技价值:它们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4)审美启智价值:在工厂(场)、建筑和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工具和机器的设计和建造工艺方面具有美学价值,和启发后代人创造性思维的启智价值。
  (5)独特性价值:有的工业遗产在场地适应、布局、机械和安装、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俗等非物质遗产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6)稀缺性价值:某些遗产在工艺、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使该工业遗产独具价值而需备加关注,那些早期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更是如此。

四、工业遗产的保护

根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结合中国工业遗产的特点,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认识和重视工业遗产及其价值。

2、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认定、登录与抢救性整理工作。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和正在”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业面临停产搬迁,房地产开发随之迫进,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不可逆的拆毁,大量珍贵档案在流失,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认定和抢救性整理刻不容缓。

3、完善工业遗产保护法规,建立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和听证程序。

4、加强工业遗产的维护与保护工作。

(1)完整性保护:工业遗产地的保护有赖于景观与工艺流程的完整性的维护,因此任何开发活动都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一点。保护工业遗产地需要对它曾经的用途以及各种工业流程有透彻的认识。
 (2)真实性保护:就地按原样保护是首选措施。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有压倒性的需求时,才考虑拆迁和异地保护。不鼓励重建或者恢复到过去的某种状态,除非其对整个遗址的完整性有利。合理的开发干预过程必须可逆且尽量减小影响,不可避免的改变都应该记录下来,被拆卸的重要元素也必须妥善保管。
 (3)通过再利用来保护:对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工业遗产能够在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产业用地的再利用,保持地区活力,可以给社区居民提供长期持续的就业机会和心理上的稳定感。所以,除非该遗产地具有特殊的、突出的历史意义,一般情况下允许对工业遗产地进行合理的再利用,以保证其持续得以保存。鼓励将工业地区的游憩与旅游活动与工业遗产保护相结合。
 (4)保护非物质工业遗产:与古老或荒废的工业过程相结合的人工技艺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详细记录,妥善保存历史记录和文献、企业档案、建筑图纸以及工业样品。
 (5)工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开展工业遗产地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

5、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宣传、普及工作。

五、工业遗产的改造模式和利用方式

总结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实践的有效改造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工业旅游模式
  工业旅游模式是通过对旧工业遗产的拓展利用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其中包括工业遗产旅游、现代工业旅游,是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生活场景、工业企业文化、工业旧址、工业场所等工业相关因素。
(二)功能置换模式
  通过分析地块现状与长远发展规划使新功能在传承历史保护区域概念的同时,实现对旧工业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旧工业建筑可以被转换为民俗展览馆、博物馆,工厂内部及周边环境可以改造为大众体验区等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三)房地产开发模式
  通过利用城市中心区、边缘区旧的工业废弃地进行住宅和商业开发,将结构尚且坚固且有保护价值的旧建筑通过功能的置换保留和重新利用。
(四)创意产业园模式
  创意资本具有灵活的利用形式,不仅来源于设计方面的思维创作,还可以物化为建筑、景观、城市规划等专业形式。创意产业被称为”越界”的行业,其根本观念在于促成不同行业与领域之间的的组织与合作。
(五)公共休憩空间模式
  公共休憩空间模式是将原有的工业遗址改造成景观公园,提供具有独特工业景观的户外活动场所。 

工业建筑利用主要有一下几种方式:
(一)保护利用
  即在保护原工业遗存的基础之上进行开发利用,比如改建为工业博物馆或者纪念馆等。此模式能保护工业遗产的原真性及完整性,将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放于首位,突出的是工业遗产的历史积淀。
(二)改造利用
  也称功能置换,是产业建筑保护利用的主要手段,即在保护工业建筑基本框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新的开发利用,侧重工业遗产的实用性,一般会进行一定的功能改造,只保留一定的历史文化的价值,为创造经济价值服务。 

(三)静态利用
  就是指停止原有工业建筑功能,但也不纳入新类型活动的利用方式。将建筑兼顾作为一种静态的展品来利用,即建筑自身既是展品也展品的载体,通过组织、确定的新博览陈列功能,将赋予老工业建筑以新的活力。

六、参考文献

1、南京工业遗产【M】,徐延平,徐龙梅著,南京出版社,2012.5;

2、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M】,朱文一、刘伯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王建国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4、建筑的生与死#8212;#8212;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陆地,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TICCIH.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ail Heritage(《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2003;

6、王建国,城市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7、《无锡建议》,2006;

8、关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建议,俞孔坚,《景观设计》2006(4):70-71;

9、工业遗产改造模式和利用方式,中国论文网, 2012-08-17;

10、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著,东北大学学报,2007;

11、建筑设计资料集(新一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12、退二进三#8212;#8212;合肥老旧工业厂区改造模式研究,邵寅、马乾,《安徽建筑》2011.05;

13、张艳锋,陈伯超,张明皓.国外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与再创造.建 筑设计管理,2004(1);

14、王向荣,林 箐.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中国园林,2003(1);

15、张永和.浮出空间.建筑师,2003(10);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