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从废墟到永恒——路易.康的“纪念性”精神毕业论文

 2020-04-12 08:04  

摘 要

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1901-1973)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其建筑作品在形式上往往表达出一种古代建筑的废墟感,而走进去看,人们往往会被其内部的空间所感染。由于受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院派的教学体系,路易·康本来就有古典建筑的教育背景,加上其工作之后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探索和两次欧洲之旅的经历,让他对建筑的“纪念性”产生了兴趣。欧洲之旅中古罗马的建筑废墟给他带来的震撼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之后的建筑设计,并且让他表现出一种对历史优秀建筑的高度赞赏。路易·康认为在那些建筑中,有着某种表现伟大的共同特征,而这可以被运用到现代建筑中,赋予现代建筑“纪念性”精神。文章从这一概念出发,对康发表的《纪念性》论文进行解读,探讨其思想形成背景和实际的运用。

关键词:废墟 永恒 路易·康 “纪念性”

Abstract

Louis Isadore Kahn (1901-1973)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merican archit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20th century, his architectural works often express a sense of ruins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form. But when one walked into it, he will be infected by its internal space. Thanks to the school system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ouis Kahn already had a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classical architecture, plus his work for the exploration of modernist architecture and two trips to Europe. It made him interested in the “monumentality” of the building. The shock brought by the ruins of ancient Rome during the European tour influenced his later architectural design more or less and made him show a high appreciation for the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s. Louis Kang believed that in those buildings there was a certain "common characteristic of great performance", which could be applied to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endow modern architecture with the spirit of "monumentality". Based on this concept, this paper will interpret his published paper named monumentality, and discuss the background of his thought formation and his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Ruins eternal Louis Kahn "monumentality"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起因 1

1.2 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方法 2

1.3.1 文献研究法 2

1.3.2 图解分析法 2

1.3.3 解释学方法 2

1.4 研究创新点 2

1.5 研究意义 2

第2章 废墟、永恒、“纪念性”概念辨析 4

2.1 废墟 4

2.2 永恒 4

2.3 “纪念性” 4

2.4 三者关系 5

第3章 路易·康“纪念性”理论的解读 6

3.1 “纪念性”的定义 6

3.2 路易·康对历史建筑的态度 7

3.3 纪念性建筑的必要性 7

3.4 路易·康的设计原则 7

第4章 路易·康“纪念性”思想的形成 9

4.1 路易·康的教育背景 9

4.2 路易·康的工作背景 10

4.3 路易·康的欧洲之旅 11

第5章 路易·康“纪念性”建筑的实践 13

5.1 几何与体块——古典的“纪念性” 13

5.1.1 理查德医院研究所 14

5.1.2 特棱顿犹太社区洗浴中心 14

5.2 材料与构造——结构的“纪念性” 15

5.2.1 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 15

5.2.2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15

5.3 形式与设计——空间的“纪念性” 16

5.3.1 达卡国民议会中心 16

5.3.2 印度管理学院 17

5.4 静谧与光明——升华的“纪念性” 18

5.4.1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18

结 论 19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第1章 绪论

    1. 研究起因

初识路易·康(图1),是因为看了一部由他儿子纳撒尼尔·康(Nathaniel Kahn)拍摄的纪录片《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当时便被里面介绍的一些作品和场景所吸引,也因此对康产生了兴趣。在同学们都无比崇尚柯布西耶、密斯、安藤忠雄、妹岛和世、扎哈、马岩松等建筑师的时候,我却唯独对他情有独钟。 图1

路易·康是在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上均有所建树的设计师。他的理论不像柯布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那样易于理解,他的建筑也不像其他建筑大师的作品那样精美、细致,甚至被后来的学者冠以“粗野主义”的标签。然而,他的建筑却呈现出一种沧桑的废墟美感,给人一种永恒的纪念性。

路易·康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以后经历了二十多年对现代主义的探索,在一系列的建筑实践之后发现了现代主义对于未来建筑发展的局限性,从而发表了他的长篇论文《纪念性》(1944)一文,用来说明他的建筑主张。后来,在建筑实践中他将该理论贯穿其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建筑。这些建筑与同时代的“国际式风格”建筑大相径庭,表现出一种古代厚重的废墟感。达卡国民议会中心就曾因为这种废墟感而被误认为历史遗迹,在战争中免于被炸毁。这样一种形式背后的设计理念与思想形成的原因必定有着它的形成背景,本文将从其发表的论文《纪念性》为出发点进行探讨。

    1. 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路易·康的研究相对国内较早,且由于资料较多研究得较为深入。美国学者约翰·罗贝尔(John Lobell)的《静谧与光明——路易·康的建筑精神》从康晚年在费城的演讲为蓝本,对其建筑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戴维·B·布朗宁(David B. Brownlee)的《路易斯·I·康:在建筑的王国中》,对康的生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从路易·康的建筑类型出发,对其设计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克劳斯·彼得·加斯特(Klaus-Peter Gast)的《路易斯·I·康:秩序的理念》一书通过图纸,从几何学角度剖析了路易·康的建筑中各种空间的尺度关系。日本建筑师原口秀昭(Hideaki HARAGUCHI)的《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则通过图解和与二十世纪其他建筑大师的对比分析了康的空间构成。肯尼斯·弗兰姆普顿(Kenneth Frampton)的《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一书,从建构方面对路易·康的作品及思想进行论述,分析康是如何实现纪念性,以及平衡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的。

在国内,最早关于路易·康的书籍是李大厦编著的《路易·康》,从此国内也开始了对康的研究。台湾学者施植明、刘芳嘉的《路易斯·康:建筑师中的哲学家》则从康的生平、建筑作品、空间和设备系统的整合等三个方面对康进行研究,着重为我们讲解了康的作品中材料、设备、结构等方面在现代主义建筑方面的革新。论文方面,不仅有对康建筑思想的研究类文章,如王发堂的《路易·康的建筑思想研究》从现象学角度对康的设计思想进行解读,王骥的《路易斯·康对现代主义修正的设计策略研究》从康的时代背景出发探讨路易·康的建筑对于现代主义建筑所做出的改变。还有对康建筑作品的分析类文章,例如孙曦的《从“圆轮”开始建构——解读路易·康的萨尔克生物研究所》,通过对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的分析来探讨空间的不可量度精神。除此之外,还有谷云黎的《杨廷宝与路易·康的建筑思想比较》,从两位建筑大师的时代背景,国家社会因素等来分析比较二者建筑思想的异同。

这些文章从各个角度对康进行解读与分析,都不可避免地会提到康的“纪念性”精神或者康对于历史建筑原型的运用。然而,除了白梅、武云峰、张洵等人一起发表的《路易斯·I·康文章“纪念性”解读》,对康的《纪念性》文章进行解读与分析之外,再没有专门去谈路易·康的“纪念性”精神的文章了。本文将在研究中补上这个空缺。

    1.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阅读和分析国内外关于路易·康的建筑思想及建筑作品等方面的著作、论述、实例以及相关的图片等资料,了解相关理论的背景知识。

1.3.2 图解分析法:

对经典案例进行图解分析,更加直观地表现作品本身,论述文章观点。

1.3.3 解释学方法:

通过对真实历史和图解案例的研究与分析,客观、忠实地理解,解释所阐述的论点。

    1. 研究创新点

本文从路易·康建筑中的废墟意象出发,去探讨其背后的设计思想和主张。将其与他的“纪念性”理论联系在一起。

本文从路易·康于1944年发表的《纪念性》一文出发,去探讨其在成名前的建筑思想,并将其与之后的建筑实践结合起来,分析路易·康所想要表达的建筑的“纪念性”。

本文将路易·康的“纪念性”理论拆分为几何与体块、材料与构造、设计与形式、静谧与光明等四个小的方面,分别来探讨康实现建筑“纪念性”的手段。

    1. 研究意义

本文对于路易·康的研究意义主要为以下三点:

路易·康被王受之在《世界现代建筑史》中评为第二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然而,他的建筑作品无论是从设计理念还是建筑形式上都有别于现代主义建筑。目前国内外对路易·康的研究虽有不少,但对于康这样一位地位特殊的建筑师来说,可供人深入研究的地方仍有很多。相比于柯布西耶、密斯、赖特等其他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而言,关于康的研究不论是在数量还是深度上仍有一定差距。所以本文将从康的建筑思想——“纪念性”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研究,为路易·康的研究做一个补充。

路易·康在成名之前发表的文章《纪念性》一文可以说是第一次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他的建筑思想,并且在他成名之后,该思想一直被运用到他的建筑实践中。对于康来说,“纪念性”不仅仅是一种建筑理论,更是一种建筑精神,他一直努力地想要把这样一种建筑精神注入到建筑作品之中。理解好康的“纪念性”精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建筑思想和建筑作品,指导后人对康的各种研究。

路易·康在对历史的学习中开创了新的古典主义复兴之路,但不同于以往的对古典建筑细部、形式的简单模仿,他对其进行二次创新,运用于现代主义建筑中去,不但赋予了古典建筑新的内涵,同时也为现代主义注入活力。探讨路易·康的建筑作品中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案例,有利于指导今后建筑师正确地从优秀历史建筑案例中借鉴与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因袭模仿,创造符合时代潮流的优秀建筑。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