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工程管理 > 正文

关于我国海绵城市发展的推进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01 08:05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要转变观念,改编单一“以排为主”的排涝思想,充分利用海绵型城市理论进行城市建设,结合城市雨洪系统和自然生态恢复,解决城市内涝,回收利用雨水资源,构建绿色生态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1.2研究意义

细观当下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大背景,海绵城市并非要建造一个新城市,而是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运用全新理念重塑城市生态功能,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升级。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建设转型的重要启程点也是国家生态转型的缩影,其代表着城市建设从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模式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转变,也是中国治水智慧在生态文明发展中的新领域。其主要意义如下:

(1)避免和减少城市内涝的必要手段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是控制径流,降低汇流是海绵城市控制的关键。六字建设方针中的“渗”是减少屋面、路面和地面的硬质铺装,充分采用渗透和绿地技术,从源头减少径流;“滞”是通过植草沟、滞留带等工程措施,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洪峰出现时间,降低排水强度,缓解降雨时的排水压力。通过各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多项措施联合作用,达到降低地表径流量、控制城市内涝的目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