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土木建筑类 > 工程管理 > 正文

基于博弈论的PPP模式风险分担研究毕业论文

 2020-04-12 08:04  

摘 要

本文以博弈论为基础,利用博弈论知识,考虑到项目参与方(即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地位的不对等性,在完全信息条件下,构建了项目参与方共担风险博弈模型,并得出了模型的解。所得结果对于PPP项目参与方合理分担风险份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界定了PPP项目中风险分担的主体和客体,随后构建了共担与非共担风险划分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对共担风险的博弈过程,最终得出了均衡解,为PPP项目分配风险提供了决策依据,以确保PPP项目地顺利实施,取得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研究成果显示: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私人部门在进行风险分担谈判时相较于公共部门将会更加有利。

关键词:PPP项目;博弈模型;分配风险;完全信息条件

Abstract

Based on game theory and using game theory knowledge, this paper takes account of the inequality of the status of project participants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and builds a risk-based game model for project participants under complete information conditions. Solution of the model. The obtained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PP project participants to reasonably share the risk share.

This article first defines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risk sharing in the PPP project, and then builds a shared and non-shared risk division model. Based on this, it discusses the game betwee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mplete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an equilibrium solution was finally obtained, 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on the allocation of risks to PPP projects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PP project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for both parties.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 that under full information conditions, the private sector will be more favorable than the public sector when it comes to risk sharing negotiations.

Key Words:PPP project; game model; risk allocation; complete information condition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3

1.3 研究的内容、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4

1.3.1 研究内容及目标 4

1.3.2技术方案及措施 4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分析 6

2.1 PPP模式有关理论 6

2.1.1 PPP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6

2.1.2 PPP模式的特征 7

2.1.3 PPP模式融资的特点 7

2.2 博弈论的相关理论 8

2.2.1 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 8

2.2.2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8

2.2.3 博弈模型的分类 9

2.3 项目风险分担的基本理论 9

2.3.1 项目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9

2.3.2 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10

2.3.3项目风险分担的定义 10

2.3.4项目风险分担原则 11

第3章 PPP项目风险分担主客体分析 12

3.1 风险分担主体的分析 12

3.1.1 风险分担主体的博弈行为分析 12

3.1.2 影响风险分担主体决策的因素 12

3.2 风险分担客体的分析 13

3.2.1 风险分担的客体 13

3.2.2 风险分担客体的特点 13

3.3博弈基础上的共担与非共担风险划分 14

3.3.1风险划分模型的假设 14

3.3.2风险划分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5

第4章 完全信息下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构建 17

4.1 模型的基本假设 17

4.2 风险分担博弈模型的构建 17

4.3 模型的求解 19

4.4 对模型解的说明 20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22

5.1 结论 22

5.2 展望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第1章 绪论

本文以博弈论为基础,构建完全信息条件下的PPP项目参与方共担风险的博弈模型,并用逆推法得出了该无限循环博弈模型解,为PPP项目的共担风险分配提供了依据。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PPP模式,以参与方的“双赢”为合作理念,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或社会服务,通过特许权协议的方式,在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合作形式,双方签订协议来明确各自的责任与权利,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最终使合作双方取得比独立行动更加可观的成果。PPP模式借用特许经营、股权合作、购买服务等多样化方式,将公共部门的一部分责任转移给了私人部门,从而使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共同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关系。PPP以它独特的形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已建的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社会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国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资金不足,因此公私合营的PPP模式应运而生。吸引民间资本加入资金供给,首先是能够减轻政府的财政赤字,使社会群众得到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将为日益壮大的民间资本提供市场发展空间,使市场主体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和活力。如今,财政部颁布了多项文件,强调各级财政部门要激励和引导地方融资公司的存量项目转型为PPP项目,这无疑为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到目前,PPP模式已良好地运用到了水利建设、园林绿化、公共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比传统模式,PPP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PPP项目具有涉及金额巨大、利益主体多样、建设周期较长、资金回笼较慢的特点,在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内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变化带来的影响。因此如何高效地完成项目,合理地分配风险,确保公共资产保值增值成为亟待处理的难题。

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PPP模式在我国建设项目的应用中,常见的问题有:风险与收益不对等、权力与义务不匹配、参与者信息不对称[1],且常常凭借经验而不是科学依据去明确项目参与方所要承担的风险,影响了我国PPP模式的推广与发展。基于上述原因,寻求完全信息条件下的PPP项目风险分担方法,开展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管理的管理研究,在理论和实际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列三点:

(1)填补了PPP项目风险分担在理论研究上的空缺;

(2)在实践上可以指导PPP项目各参与方对风险的分配,为风险的合理分配提供决策依据;

(3)为PPP项目各参与方承担风险的比例份额提供了参考,缩减谈判时间,降低成本损耗,令各方满意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文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博弈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风险分担时的策略选择,建立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得出风险分担的比例,为PPP项目中合理明确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风险份额提供决策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如果PPP模式用博弈论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则主要的局中人分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

Medda(2007)[2]应用仲裁博弈的方法探讨了在PPP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中的风险分配比例问题,以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为例,从博弈论的角度剖析了风险分担的问题,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建设协议视为这两个局中人之间的谈判过程,以FOA为分析模型,当双方在风险分担问题上目标不一致时,构建一个博弈方的行为博弈框架,从而得出当公共部门给出的担保额比私人部门预期的经济损失要高时,PPP项目双方将会面临战略性行为和潜在的道德问题。局中人的两种不同行为将会产生最“公平”支付,这种支付能够降低出现不良后果的可能。

Li(2005)[3]等人认为PPP模式同时具备竞争投标和灵活谈判的双重优势,可以有效地将公共部门的部分风险转移给私人部门,使基建项目物有所值。他们将项目风险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类,并选择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英国的PPP项目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的风险分担偏好,从而得出私人部门主要承担中观层面的风险,这也是项目风险的主要来源,而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风险则大部分由公共部门自担或是双方共同承担。

Weiwu Zou 和Kumaraswamy(2009)[4]重点研讨从最开始的风险分配、投标者选择到项目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关系发展过程,用博弈论来解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理性行为,将整个公共部门的采购过程划分为四个主要模型:第一次的风险分配模型、投标者选择模型、第二次风险分配模型和监督模型,在风险分配的阶段,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有两种选择:承担风险或是转移风险。在第一阶段,私人部门能够确定应当将风险分配给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的一方。在最后一阶段,主要是私人部门为人民大众提供社会服务,而公共部门则只需依据合同中的约束制度和条款进行监督管理即可。私人部门成为公共部门的代理人。

K.C.Lam(2007) [5]等人在模糊逻辑的分配方法上构建了公私合营项目的风险分配模型,将风险分配原则及风险分配过程转为定量分析,但分配过程过于繁琐,其中规则的制定过程会有大量工作,即便是计算机技术也不能将其简化。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大部分还是集中在研讨风险分担原则和相应的措施方面,而采用定量的方法去研究风险分担的文献还相对较少。

罗顺梅(2002)[6]展开针对BOT项目的研究,重点分析项目在融资过程中的一些风险分担问题,她认为开展BOT项目需要一套与之相匹配的BOT法则来引导。

刘先涛等(2006)[7]在研究BOT项目的风险分担时,提出了收益和各方参与BOT项目程度的一致等原则,包括参与方的风险分配制度,创新之处在于提出新的风险分配方式。

孙淑云等(2006)[8]在对BOT项目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国内已完成和正在建的高速公路项目进行问卷调研,得出风险损失并非决定风险分担格局的关键要素,且不同风险的分担格局决定因素也各不相同,为政府与高速公路公司的风险谈判提供理论依据。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