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巨洲民俗艺术“探灯”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5 11:02  

摘 要

攸县民俗艺术探灯据记载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探灯作为龙灯文化的分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民俗价值。探灯结合了江西以及湖南湘东湘北地区多种龙灯的部分元素,是湖南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湖湘多地区文化交流以及宗族文化与民间龙灯文化结合的产物,探灯与原始宗教的祈雨和道教与佛教的求福有关,却主要受到儒家思想中的尊重宗法和重视礼法思想的影响。在艺术层面它囊括了独特的制作工艺、极佳的视觉效果、严谨的宗族体制以及丰富的精神需求。而最为独特的是探灯表演时展现的仪式内容,这种仪式内容主要呈现在整个探灯表演的过程中,与探灯完美结合。研究探灯文化的内容,是研究湖湘龙灯文化区域的其他灯种艺术个案的先决条件,也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龙灯、宗族、艺术、探灯、仪式

Abstract

Youxian folk ar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400 years, which is par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our country. As a branch of dragon lantern culture, probing lantern has high artistic and folk value. Exploration lantern combines some elements of various dragon lanterns in Jiangxi and Hunan, Eastern Hunan and Northern Hunan. It is a unique form of folk art in Hunan. It is the product of multi-reg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clan culture and folk dragon culture. Exploration lantern is related to praying for rain in primitive religion and seeking blessings in Taoism and Buddhism, but it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respect for patriarchal clan and the emphasis on etiquette and law in Confucianism. On the artistic level, it includes uniqu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xcellent visual effect, rigorous clan system and rich spiritual needs. And the most unique is the content of the ceremony displayed d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archlight, which is mainly present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archlight, and perfectly combined with it. Studying the content of searching lantern art is a prerequisite for studying other lantern art cases in cultural areas, and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for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Dragon lantern;Patriarchal clan;Art;Searchlight;Ceremony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文献综述 1

1.3 研究内容 1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第2章 巨洲探灯的发展历程 3

2.1 湘赣地区龙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3

2.1.1 湘赣地区龙灯文化的起源 3

2.1.2 湘赣地区各龙灯文化的发展 4

2.2 巨洲探灯发展的简述 8

第3章 巨洲探灯的制作工艺、服饰和乐器 11

3.1 制作工艺 11

3.2 服饰和乐器 12

第4章 巨洲探灯的艺术特征 13

4.1 造型特征 13

4.2 表演特征 14

第5章 巨洲探灯的文化内涵 17

5.1 宗族文化 17

5.2 稻作文化 18

5.3 仪式文化 19

5.3.1 仪式内容 20

5.3.2 巫术遗风 21

5.3.3 民间祈禳 22

结语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4

附录 田野调查手记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将介绍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选题背景主要是来自于当前本专业研究的社会需求。研究的相关文献与研究内容则是有关于探灯的历史背景,艺术表演,工艺与服装以及其他类似探灯的文化内容。研究探灯文化有利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影视纪录片研究,以及有利于灯种造型研究。

1.1选题背景

选取巨洲探灯艺术研究为主题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当前对于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尚不完善,社会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力较高。这使得人们忽略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导致宣传和保护的不完善,不到位。

当前并无直接研究探灯的相关文献。类似文献多是以研究东南地区龙灯艺术为主,且均将其艺术特征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没有研究其产生的根源和至今发展的误区。

探灯表演与探灯仪式也将在元宵节的晚上举行。这使得探灯在具有高的艺术表现同时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研究探灯文化对于研究民俗艺术与研究稻作文化有一定益处。

1.2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拟研究方向将从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宗族信仰,历史发展,艺术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所以研究文献大致如下,首先关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同治版《攸县志》以及《攸县县志》获取了较为完善的信息,也得出独特环境和历史事件促使探灯的形成。如探灯所属村落所在地冷水洲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平原地区,村里约百米的地区有一条河流(图1-1),而河流所在的地区往往伴随着龙王传说的出现,且平原又是种植的主要地带,这便使得龙王传说与探灯的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关于民俗文化,与宗族信仰,在《家族史研究——各族皆有家神》、《湖南平江县闵氏宗族祭仪研究》、《湖南民俗文化》、《阳升观志》等书籍中包括了大量关于当地民俗文化的演变,以及宗族变迁。最后本文参考了大量关于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的龙灯艺术文献,发觉探灯艺术与其他地区龙灯艺术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1.3研究内容

了解全国各地区的灯火文化,搜集各地区的探灯造型及相关习俗仪式;整理巨洲探灯发展历程,了解其文化的形成过程(区域环境影响,历史文化影响,风俗习惯影响);对各地探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仪式性和视觉效果同时和其他地区的灯火文化进行比较。

重点分析湖南地区龙灯文化的发展。湖南作为中国统一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其民俗文化和全国其他省份的民俗文化有雷同相似之处。但由于湖南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民族结构的状况以及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等诸多因素,其民俗文化

又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攸县是在汉高祖五年建制,到今天已经有大约两千个春秋。世代居住于斯土的攸县人民,辛勤耕耘着这片土地,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节日文化与宗族习俗是当地人们精神生活的支柱,而探灯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需求下被当地人们所创作出来的。

其次,研究探灯艺术的艺术特点,如独特的灯架造型,火红的服饰,游灯路线旁连续的烛火,以及特殊的表演仪式。这些都使得探灯艺术在具有高审美内涵的条件下又具有神秘色彩。

图 1-1 巨州村全景图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1.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促进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熔炉,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于许多国家的人民,它是国家的基本身份的象征和活力,为国家,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源泉。它也是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民族生活文化的基因库。它代表了民族的普遍心理认同和基因遗传,代表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发展的证明,也是一个宝贵的和珍贵的文化。研究市级文化遗产有利于调节社会问题。推动区域文化发展。

了解探灯艺术及民俗内涵。何为民俗文化?湖南的民俗文化相对于中国其他区域的民俗文化有何不同一般的特点?成因为何?如何发扬和传承民俗化?解决上述问题,就是研究探灯艺术的首要目的。

了解探灯造型以及表演艺术特点,将独特造型艺术应用于现代灯具造型之中,将表演艺术内容应用于纪录片制作之中。

探灯艺术是湖南湘东地区独特的元宵表演艺术具有宗族色彩,稻作色彩以及宗教色彩。探灯艺术是多种文化结合的产物,同时将多种文化内容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攸县地区有很深的影响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清晰地整理出各地区元宵灯种并进行分类;细致说明巨洲探灯的象征性特征,分析其文化内涵,使得人们一眼辨认;通过衍生的影视设计作品将探灯及其仪式文化推向大众,促进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巨洲探灯的发展历程

探灯的发展历程共有三个主要时期。奠基时期:从汉代到明永乐时期探灯的原始模式龙灯在江西地区逐渐发展完善。创作时期:原本居住于江西南昌府地区的谭氏家族迁徙至湖南攸县冷水洲地区,根据原有基础创制探灯。发展时期:到1911年,谭氏后人重新返回江西地区学习传统龙灯技术,结合探灯创制火龙等并将其传播至周边各地。

2.1湘赣地区龙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湘赣地区的龙灯文化在汉代就开始出现,在元末明初因战乱和战后恢复开始大量传播,在明中叶已经传播至东南各地。且在龙灯文化传播至各地后又受到各地文化影响出现了许多创新以及变化。

2.1.1湘赣地区龙灯文化的起源

湘赣地区自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心理,与自然生态环境分不开。这种“山水相依”、“天人合一” 的民俗文化心理历经历史长河中的磨砺,形成了两地人民一种“伸手讨不如反手抓”的蔑视乞讨、自力更生的心态。尤其在湖南地区虽历年旱涝灾难不断,但由于野生食物资源比较丰富,只要勤奋就无饿死倒毙之虞。民间因此有“山是爹爹水是娘,渴了饿了去一趟”的俗语。加之湘赣地区村寨是以血缘组织为主,“一人乞讨,全村蒙羞”, 在应对天灾人祸方面,亲戚乡邻都会伸手援助,共渡难关。这也是龙灯举办时为何往往都是全村共同合作的原因之一。

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不仅影响人们的体质和外表,还影响人们的气质,情感甚至个性和审美取向。湖南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三面是山一面是水,所以当湖水临湖面时,凉爽的南风不能吹入。洞庭湖的水汽停滞不能排出,使夏季湖南非常炎热。相反,在冬天,冷空气被直接吹入,洞庭湖的水分被带入,甚至更冷。

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湖南民众的构成自始至终都在变化着。由于中原文化的扩大,春秋战国时期的汉族人已经进入了湖南北部。但是,中原的人口在王莽控制时期开始向中原向南移动了,南阳和襄阳的居民多。避开洞庭与湖湘。自洪武年以来,湖南逐渐从邻近省份接纳了大量移民。谭其骧着《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充分利用地方志研究发现,明清湖南省2/3人口来自江西,很多人是从南昌府向湖南北部和湖北南部的移民(图2-1)。这也是湖南湘北湘东地区龙灯文化与江西南昌周边地区有极高相似性的原因。自那时以来,湖南的人口迅速增加,在十八世纪末,人口剧增。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湖南地区出现在人们的选择之中,这里逐渐开始摆脱蛮荒之名。移民不仅带来了湖南居民组成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其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湖南的社会经济带的快速发展,这带来了湖南的崛起。同时,由于人口流动的巨大变化,湖南的习俗和文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161251ctttqkgkkktdg5vd

图 2-1 明代江西人口填湖广图

图片源:http://bbs.cnhubei.com/thread-3486760-1-1.html

2.1.2湘赣地区各龙灯文化的发展特点

从明代永乐年间大迁徙之后,湖南,江西地区的龙灯文化开始稳定发展。同时特有的自然环境,新的人口融入,宗教内容的变化等因素导致了龙灯文化开始在各地转变。这些转变分别从灯火造型、举办时间、灯会主持、举办场地,举办目的等数个方面产生(如表2-2)。

图 2-2各地龙灯当前状态图

图片源:作者制作

上表中所展示的各地区龙灯变化主要的原因还是受到儒家思想和民间传说的影响。不论是从举办时间,还是组织的人以及场所及意义都表现了这种文化的稳定性。如固定的举办场所,相近的表演意义是受到儒家思想中重大礼仪,注重宗法的影响。而造型与举办时间的变化则来自于不同的民间传说或者民间习俗。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但长期以来,儒家思想不得不应对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发展到顶峰,而儒家思想逐渐衰落。只有到了宋儒建成之后,"新儒学"系统才最终推翻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优势。特别是南宋儒学家朱熹继承了"二程"和周敦颐的伦理思想,建立了明确的血统谱系,完善了儒学与儒学的理论联系,这决定了儒学在儒学领域的绝对统治。儒家思想强调宗法制度,重大礼仪思想深刻影响着艺术的精神内涵。且儒家思想主张人们在固定的土地上传承,且完善了血统谱系,这对于宗法制度的实行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也是儒学衰落的时间里宗族体制依然能完好传承的原因之一。

湖南和江西通常在重大节日,庆典和寻雨活动中跳龙。而巨洲探灯则演变为仅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才会游灯。

今天的龙灯的形象更加多样化。它是由湖南和江西的谁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创造了一个非常浪漫的形象。根据龙的材料,有一种叫"架子龙",它也被用作儿童玩耍的"草把龙"。在龙头的形状方面,它可以分为老龙,幼龙,螯龙和"三头喜龙",只有一个龙体,但有三个水龙头;对于龙舞者来说,表演的龙基本都是母龙。最长的龙是最受欢迎的竹丝,颜色的布料连接到头部和尾部,光线放在腹部,长木柄连接,手高高地不断滚动。在舞蹈中,领导者经常被放置在龙头,龙体被关闭。每个人有一句押韵词,每次赞美之后,龙舞手应该齐声道出喝酒,叫"喝龙"祈求好运。长龙通常会达到十几个人玩,他们还可以无限地拉长龙体,由数十甚至数百人共舞。龙体多由丝绸制做隐藏的多个块面连接,每个块面的宽度为4英寸,长度为5英尺。3个彩灯,内燃蜡烛,在板下抓手,所述板的每个端部具有圆形的眼,并且相邻的板通过木楔连接到圆形的眼睛。可连接几段或数几十段。

一般的舞龙灯者由数十人组成,一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龙体由许多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相距约5英尺。第一部分称为舞龙灯头,相传龙象征吉祥物,因此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 。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龙无比威猛强大的崇拜。一般用竹、木、纸、绸布扎成,节数不等,成龙灯的"节"通常是单数。其形象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火龙”、“青龙”、“白龙”、“黄龙”,每节内能燃烧烛的称“龙灯”。龙头部分也被分成不同的比重,而一般重量为约29千克。被称为"布龙"(图2-3)。探灯与原有的龙灯相同均为多节组成且烛中有灯。"舞龙灯"的表现包括"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在舞蹈方法中,风格因各地而异。更常见的动作包括:蚊子漫游,蜻蜓蝎子(戴花),头尾钻等。

图 2-3多段龙灯图 图2-4龙灯尺寸

图片源;《我国东南地区民间多断板龙灯的文化生态特征考索》

通过对于上述多个地区的龙灯文化研究,发现几乎全部的龙灯文化都和民间传说有关,在调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龙灯与龙王和求雨的文化习俗有着直接关系,在湖南和江西等地区有着许多的版本,说明了龙灯文化与佛教和道教以及早期宗教有着深厚的关系,如在湖南江西等地民间流行故事《龙灯民间故事集》中所述(图2-5)。

“在古代,有一个人叫秋。他是一个老人,他没有地,所以他依靠自己的工艺技能吃饭。如今他的手艺,已不再是复杂的,鸟会飞,鱼会游,灯笼就会知道颜色千变万化。另外,他是公平的,在买入和卖出诚实,大人不嫉妒,孩子不欺负,因此,在“周国”的一些镇子和村庄,每个人都愿意跑买他的灯。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秋老扎出一盏凤凰灯,扎骨架,裱绸网,五颜大色的,好嚼,这还不算,更妙的是,点亮了会飞上天打转,嘴里—呼,嘘一呼地象吹箫般的鸭叶,其是宝贝。凤灯点起来,招得几十里男女都赶来看,大家都高兴得笑呀跳呀。巧,府大人也来看热天。十个做官的十一个是器心。他看着看着迷糊了心眼蹬蹬轿底板哗:“收下收下,快把灯牧下来秋老当是孢了什么禁,忙收下灯。“天子龙身得病,你们却点灯高兴。把灯没收!”府大人这么一喊,两三个剂狗腿立即扑过去把秋老手里的属灯下了。天子一点病也没有,完全是狗官胡掰乱道。第二天早上,他即刻派马差把凤凰灯拿到京城皇宫里去。这样,他落得献宝有功得到多金的封赐,高升官职三级。

图 2-5 龙灯故事图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