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明清仕女画中人物服饰的表意性研究毕业论文

 2020-04-10 04:04  

摘 要

明清是继唐代之后仕女画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明清礼教制度严苛,明清仕女画家塑造出了大量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与唐代的丰润华美大气恰好相反。此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开化,明清仕女画题材朝世俗化发展,增添了很多民间仕女题材。本课题以研究明清仕女画为基础,以明清仕女画题材为全文的桥梁,从服饰表现的视角对不同身份的仕女画人物进行分析。总结了“幽怨”“娇俏”“古僻”三种仕女画审美趣味,通过对其中人物服饰特征的探究,引申出人物服饰与艺术、经济、政治、思想、习俗等方面的表意性。

关键词:明清仕女画;女性服饰;审美;表意性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beauty painting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d reached a new peak since the Ta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harsh ritual system, lady painter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delicate women images, which was exactly in contrast to the full and gorgeous images in the Tang Dynasty.

In addi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and the liberalization of ideas,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eauty paintings headed in a secular direction, adding a variety of subjects of folk ladies.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emale portraits and different representative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eauty paintings,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stume of beauties of diverse class in paintings and paintings regarding "hidden bitterness, prettiness, and weirdness" as aesthetic,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stume features and art, economy, politics, thoughts as well as custo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stume expression.

Key Words:Ming and Qing women's paintings;Women's dress;Aesthetic;Ideographic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国内研究状况 1

1.2课题研究内容 1

1.3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4课题研究的方法 2

第2章 仕女与仕女画概述 3

2.1仕女画的产生 3

2.2仕女画的发展历程 3

第3章 明清文化视域中的仕女画 4

3.1明清的礼教制度与世俗文化 4

3.2明清文人士大夫的生存处境的影响 5

3.3明清仕女画的绘画题材 5

第4章 明清仕女画中的女性身份服饰 8

4.1市民阶层仕女服饰 8

4.2宫廷仕女的服饰 12

4.3神话仕女的服饰 14

第5章 明清仕女画中的女性审美与服饰表意 17

5.1“幽怨”审美及其服饰表意 17

5.2“娇俏”审美及其服饰表意 18

5.3“古僻”审美及其服饰表意 20

第6章 结语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第1章 绪论

1.1国内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存在研究较为系统的明清服饰书籍。如王熹的《明代服饰研究》它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明朝服饰的各个方面;孙彦贞的《清代女性服饰研究》探讨了清和清末民初的女性服饰文化问题;沈从文的《中国服饰史》以历史年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对大量的考古文物文献,包括出土文物和民间遗留的绘画等进行深入分析,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和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等等书目和论文。以上书目都对研究明清仕女画服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对于明清服饰,明清仕女画人物服饰的研究专著鲜有。笔者将明清仕女画的专题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图片为主的相关图册,此类书籍主要以图片为主,文字描述较少,画质清晰、印制精美,在难以见到实物的情况下,为明清仕女画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图像资料。以《中国历代仕女画集》、《中国历代仕女画》、《明四家画集》、《唐寅画集》、《仇英画集》、《十二金钗图》等等。二是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相关著作和论文,王宗英编著的《中国仕女画艺术史》,运用社会学、历史学、美术学、图像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各个时期仕女画风格史进行研究。徐丽慧编著的《中国传统仕女艺术》,该书对仕女画的历史进行疏导,选取了具有特点的仕女画展开分析,使读者对仕女画有直观的了解。另外还有一些论文,如王宗英的《明清仕女画的社会学研究》,单国强先生的《古代仕女画概论》、《清代宫廷仕女画的特色》、《明代仇英仕女画》,简小娅的《古代仕女画的审美价值》等都从不同的视角对明清仕女画进行研究,里面也包含有一小部分关于仕女画人物的服饰表现和研究。

1.2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在对明清仕女画研究的基础上,以明清仕女大画家的代表画作中的女性形象为载体。分析画中仕女的服饰特征,结合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仕女画中人物服饰的表意性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大章节;第一章:仕女画概述;第二章:明清文化视域中的仕女画;主要从明清的文化思想潮流、礼教制度、世俗文化、文人画家处境来分析明清仕女画产生的原因。第三章:明清仕女画中的女性身份服饰;第四章:明清仕女画中的女性审美与服饰表意。

1.3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仕女画艺术最繁盛的两个时期是唐代和明请,唐朝开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是促进其人物画发展的必然结果。明清社会虽然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潮流,但受传统的封建思想影响,封建礼教的严苛发展到顶峰,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高度集中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精神和身体上都被套上了枷锁,形成了独特的明清仕女画艺术特色。与唐代仕女画大气、自由、丰韵、艳丽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清仕女画塑造的是具有病态美的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明清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的服饰是描绘人物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服饰文化也是反映这一时期的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是这一时期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体现,它包括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习俗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现今对明清仕女画缺乏全面研究的范畴,所以在对明清仕女画服饰的研究方面就相对更加缺乏了。所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明清仕女画中人物服饰内在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非常有必要性的。本论文主要从明清仕女画中女性服饰为着手点,从分析女性服饰的形式美,在时尚上的追求和折射出来的精神气质等,来解析它的表意性。

1.4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实地调研的资料做另外的补充;到各级资料收藏单位收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实施调研做必要的准备。

(2)实地考察法:

依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去到相应的有收藏仕女画的和明清服饰的博物馆,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可靠的一手资料。

(3)归纳法: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提炼,在分析明清服饰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比较,找出明清仕女画中的人物服饰特征和它的表意性。

第2章 仕女与仕女画概述

2.1仕女画的产生

当代对仕女的阐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画家笔下画的美人,另一种指的是贵族官僚人家的女性。古代“仕女”一词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起初“仕女”在古代是两个并列的名词,“仕女”与“士女”是通用的,指的是男和女。《诗经》中记载“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士与女方秉简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芍药”,这句诗中的“士”指未婚的男子,“女”指未婚的女子。[1]一直到秦汉以后“仕女”才逐渐合成一个名词,统一将具有像男子一样高尚品德的女子称为仕女,主要指的是官宦人家的女性和封建时代的贵族妇女。随着社会的发展,仕女从专指贵族妇女到泛指美丽的女子的发展过程中,慢慢也就诞生了仕女画。

2.2仕女画的发展历程

仕女画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西汉刘向《说苑》里面有记载道:战国时期的齐王要建《九重台》,广招全国各地著名的画师来都城作壁画。画师中一个叫敬君的,因远离了家乡,久久不能与其妻子见面,所以他凭借对妻子的记忆,将妻子的肖像画在了壁画中以表达思念之情。后来齐王知道了,用百万钱霸占了他的妻子,所以从中我们足以想象敬君绘画技艺之高超。以上是我们所知的有关貌美女子画像的最早记载,但没有实物保留下来。从流传下来的人物画中可以看出,仕女画是画家笔下最常见的人物题材。

现存最早的仕女画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物龙凤帛画》(图2.1),绘画技法上还显得稚拙,,画面中女子双手拱拜,表情肃穆,身上的衣饰黑白分明,充满了质朴的意味,有意识的把妇女作为主题来表现,具有原始仕女画的雏形。早期仕女画指的是在中国画中以表现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和上层妇女生活为内容的画作,后来衍变成了专门描绘封建社会时期上层妇女或有知识女性生活题材的人物画,属于其中的一个分目。此后中国仕女画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艳;唐朝的体格健美、神情自然轻松、服饰色泽绚丽典雅;宋代的注重写实、色彩庄重、淡雅秀丽;明清的纤弱哀怨、率笔写意,各有其特色和风格。到明清时期,仕女画的概念更为扩大,凡是表现女性人物的美人画,都可泛称为仕女画。明清时期是仕女画的复兴时期,在此期间仕女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取材范围扩大,专画贵族妇女的局面被打破,更注重描绘生活,生活中的平常女性也成为了画家的表现对象。

图2.1 《人物龙凤帛画》

图源:湖南省博物馆

第3章 明清文化视域中的仕女画

3.1明清的礼教制度与世俗文化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虽然有思想解放潮流,但是继承了宋朝理学思想,盲目地吸取其教条和训导,甚至朝更为极端的方向发展,导致封建礼教盛行。礼教对女性的影响至深,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首先女性在生活中的职能被设定为母亲、妻子、女儿,这都是以男性的利益为出发点设定的角色。古时候男子对女子的称呼有贱内、内人、家小、糟糠、山荆、荆室等,女子也自称为敝人、小女子、奴家、妾身等,从这些称呼中可以看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置于男性下面,甚至女性也认同了她们自己身份的定位。封建礼教中三从四德,“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容不迫”,是为三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为四德。从中可以看出女性遵从了这些才会被认可,女性的一生都将以男性为中心,以男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服从于男性。

封建礼教不仅仅是用三从四德来制约女性,从身体上也对女性进行摧残。缠足之风在明清大为流行,关于缠足的原因有下面主要几种解释:1、以此来区分男女有别;2、划分身份的贵贱;3、是一种保存种族遗风的象征;4、用于取悦男子;5、产生不便以此来约束女性和使得女性易守贞操,这些都很符合三从四德里面所要求的。明清是贞洁观最为突出的时期,全国“贞女”数量较前代众多,女性们深受礼教思想的残害,通过牺牲自我的一切来遵从当时所谓的伦理道德。这些思想和制度反应在仕女画艺术中,要求仕女画家作画时须遵从礼教的规则约束,深深地束缚了明清仕女画家们的创作。反之,受礼教影响的明清女性的社会地位、生活状态也为仕女画的创作提供了特别的来源,也可以说礼教制度促进了明清仕女画风格的形成。

明中期到清朝前期是我国文学、艺术迅猛发展的阶段,并且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明清手工业、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繁荣打破了明清社会的等级分类,这时商人在社会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引导了经济的风向标。在当时盛行一种“在商不在农”的说法,说明社会对商业经济的重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世界的交流和市场的开拓,加快了明清资本主义发展的脚步。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文豪士绅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带动了休闲娱乐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江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水陆交通发达,是对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该区域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经济的繁荣吸引了众多商贾驻扎在此,同时期政治文化中心也向这里靠近,江南地区成为了明清时期最繁华活跃的地带。腰包变鼓了财富增加了,市民的物质生活也得到突飞猛进的改善。物质生活带来的的饱足感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人们开始醉身于声色犬马的享乐之中。这些文豪士绅频繁进出青楼等歌舞场所,与狎妓、艺伎们饮酒作乐、吟诗作对、望月高歌,助长了当时的奢侈之风。此时社会的这股奢侈作风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富贾庶民都以享乐主义视为目标理想,奢侈的物质生活享受外更突出的表现在情欲的享乐,对美人的欣赏消费。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这股奢靡之风上演的越来越强烈,商贾为了显示自己的风雅,跟随文人墨客欣赏把玩女性的潮流来彰显他们的生活品味。明清世俗生活的奢靡为明清仕女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明清仕女画家多为歌女舞妓、青楼女子作画,为世俗欣赏而创作,对普通阶层女性题材的关注和借女性形象来满足底层社会的娱乐需求。

3.2明清文人士大夫的生存处境的影响

明清社会女性从属与男人,男性在生活和事业方面都充当主体部分,占有中心地位。女性没有主动权,对男人的要求须百依百顺,没有否定和辩驳的权利,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是微弱的存在。与之相对的,在封建社会存在一种男性群体有着和女性类似的境遇,他们以步入仕途为人生终极目标,考上了功名却充当了一种附庸的角色。这些文人士大夫们没有独立权,做事都得看君王的眼色行事,就像“三纲五常”中约束封建社会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一样,士大夫们充当了君王身边的妾室角色。时间久了士大夫们的心里发生了变化,这种从属关系使他们身上女性气质开始萌芽,明清仕女画家多为文人士大夫,所以这些画家更多的关注了女性题材。士大夫们在仕途中的弱小地位,反映在了他们的仕女画中,他们在仕途上受到了欺辱,为了强化自己的特征和地位,满足心灵的需要,将仕女画中的女性朝着更加瘦弱、凄清的画风发展,来彰显男性的优越性。

3.3明清仕女画的绘画题材

仕女画经历了唐代的繁盛、宋代的沉淀、元代的萧条,一直到明清时期才开始复兴。明清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工商阶层的兴起,导致传统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被打破。外在物质生活的改变引起了传统思想的转变,随着新思想的产生久而久之对那个时期的生活观念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物质生活方面,奢靡之风盛行,人们讲究创新和特异性。在个人的情感欲望方面,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证明和对张扬个性的认同。在艺术观念方面,人们的审美由精致、高贵典雅过渡到民间通俗的文艺之中。所以,在新旧思想观念的交替下以及贵族士大夫们的雅韵和市民阶层的俗态的共同渗透下,复兴的明清仕女画将会呈现出一种尚雅不必俗的艺术特征。因此以上这些因素促使了明清仕女画题材的多样化,缔造了仕女画百花齐放的壮观景象。

仕女画在封建末期的明清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题材涉猎的范围也有了很大的开拓。明清仕女画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前代的流派和风格,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变和创新。加强了对仕女画的通俗性、文学性、审美性等方面的关注,在画中也加入了更多的现实主义要素。相比较于前代,明清仕女画在继承了前代仕女画的传统和表现内容的基础上,将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从前代固有的宫廷贵族、宗教神话、历史故事等内容中剥离出来,更加贴近和适应市民阶级的需求,从而绘画的功能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宋朝以前的仕女画多类似于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唐张萱、周昉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等神话题材、教化题材、贵族题材,强调的是“成教化,助人伦”等儒家思想和宗教信仰,明清仕女画将其逐渐替代成以纯粹的欣赏把玩为主。

明清仕女画家文人士大夫偏多,他们大多仕途坎坷以在民间卖画来维持生计,生活窘迫长期游走在民间市集,见多了众多底层的普通百姓生活,所以明清时期关于描绘底层普通女性和女性市民生活场景的题材显著增加。主要是将妇女在采桑、采莲、捣衣等世俗生活场景作为画面的主角来描绘,如《穿针》、《缝衣图》、《耕织图》,仇英的《捣衣图》、《采菱图》,改琦的《采莲图》,崔子忠的《渔家图》,禹之鼎的《采桑图》等,其中焦秉贞的《耕织图》就是描绘一位平常人家的妇女坐在纺织机前熟练地操作着,画面中可以简单的看到室内的布景和门窗。黄慎的《渔妇携筐图》描绘的是一位贫苦的渔家女,手上提着一条鱼,哀怨愁苦的眼神,眉头紧锁,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一位底层劳动妇女生活的不易困苦,通过画面表达了画家对主人公和社会底层人们的同情,以上的这类世俗化题材是明清仕女画的一大创新点。

明清随着经济的富裕思想的解放,随之而来的艳情开始大肆张扬,淫佚享乐之风滋长,青楼娼妓这些场所为仕女画家提供了绘画的题材也为他们提供了好的创作环境,所以在明清表现青楼女子和艺伎的仕女画得以兴盛,我们可以从现存的仕女画中看到大量表现风尘女子的画作。如描写秦淮名妓的《李香君小像》,沉迷烟花柳巷的唐寅绘制了一系列的艺伎烟花女子形象,《吹箫仕女图》、《秋风纨扇图》等,黄慎《携琴仕女图》、吴伟的《琵琶美人图》、《歌舞图》等等,这些仕女画主要都是以歌舞、抚琴、吹箫来表达主题,符合了文人画家们对于“艺”与“色”的审美需求。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名妓苏小小、薛涛、绿珠等也都作为仕女画家笔下常见的女性形象,如扬州名妓《李端端像》。艺之外关于才的重视也在明清仕女画中得以体现。

明中期以后小说文学、书籍出版文化的繁荣和女性读书识字文化程度的提高,大量涌现出体现女性才气、书卷气的仕女画。有的画中表现的是女性在翻书阅文,有的则是坐在书桌前执笔写作,吟诗作对。前代的仕女画女性都是作为男子文化活动中的陪衬物,以旁观者、侍从的身份出现在画面的角落和不显眼的位置,反之,明清仕女画是以才女形象为主角来单独描绘,推崇女性的才华气质。陈洪绶和改琦都选择了以唐代才女鱼玄机为原型作了《元机诗意图》,选取了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执书吟咏的情景。柳梦梅的《牡丹亭》、《状元女》,以及《红楼梦》中那些能文能说的小姐丫鬟们。

明清时期大力推崇妇女的诗书写文的才艺,书卷气的才女仕女画也成为了明清仕女画的又一特色。明清宫廷仕女题材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会有以前代的嫔妃等仕女人物和历史故事来作为描绘对象的,同时也会对当时的宫廷生活进行描绘。明清仕女画家描绘宫廷妇女形象的作品有唐寅的《孟蜀宫妓图》、仇英的《贵妃晓妆图》和《春宫行乐图》、任颐的《梅妃》、改琦的《宫娥梳髻图》、明代杜瑾的《宫中图》、清代佚名的《乾隆妃梳妆图》、《雍正妃行乐图》等等。杜瑾《宫中图》描绘的是嫔妃们平日在宫中嬉戏生活的情景,全卷人物众多,场面很宏大,妇女们有的在被画师画像,有的在弹琴吟唱或者在欣赏别人的表演,有的在运动奔走,三五成群的蹴鞠、槌球,各得其乐。神情状态上有的喜有的忧有的哀,宫中的百态都尽显在了这张画纸上。虽然和前代一样都是描绘的宫廷贵族妇女,从上面这些画作上可以看到明清仕女形象更为纤弱朴实和生活化。同样也是对前代题材有继承的是神话传奇题材,画家以天地间神话传奇人物为形象,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探索大自然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文征明的《湘军湘夫人图》、吴伟《女仙图》、黄慎的《麻姑捧壶图》、任颐的《仙姑图》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