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 > 正文

景观再生视野下的十八联圩湿地公园改造文献综述

 2021-12-23 10:12  

全文总字数:4673字

文献综述景观再生视野下的十八联圩湿地公园改造

  1. 景观再生理念

景观再生理念的研究对是不同尺度的城市乡村景观,要再景观系统中实现其景观再生的关键是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的耦合及产生的综合效益。

    1. 景观再生理念的出现和发展

景观再生有多个理论源泉,它们都出现在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也正好是30-40年代的环境危机引发的6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之后,主要有生物区域数以和早期的生态设思想与实践。

生物区域主义是皮特·博格在20世纪70年代初创造出来的术语,生物区域的概念首先是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地域,通过居住的人对生命场所再次栖居的实践行为,从而实现人类重新返回生命系统,与自然系统的每一个生物区域协调发展是保护整个生物圈的关键。生物区域主义主张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达到三个主要目的:(1)恢复和保护当地自然系统;(2)通过可持续方法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3)支持再栖居。这些目的实现由赖于主动的项目、工作和教育,以及参与到反对破坏生命场所的自然要素的运动中去。

20世纪60-70年代也有一批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作为生态先驱则主张生态实践,像马尔科姆·威尔斯进行覆土建筑实践,并发展了一套“荒野清单”作为场地评价的量表,划分了从退化到再生的不同等级。

西方明确提出再生理念并以此为理论核心的规划设计师并不多。

以上各个代表观点虽然都以再生理念与实现的核心,但是可能由于个人研究领域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没有达成一致性的共识。再生设计理念并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并引起太多的关注。

  1. 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

环境保护一直是全球发展关注的重点问题,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蓄洪防旱、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同时,应保护湿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因此如何修复湿地,提升生态环境,重新让野生动物回到湿地,是协调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急需解决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