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设计学类 > 动画 > 正文

忍者文化在动画短片角色塑造中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

 2022-01-25 10:01  

全文总字数:319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选题目的:为学习及借鉴日本动画传承发扬本国文化的方式,从忍者文化入手,探究分析日本动画角色设计的成功案例中对其本国忍者文化视觉符号的应用方式、表现手法。然后将上述考察结果代入到动画实践中,分析及反思个人动画实践结果。

选题意义:好的文化符号的应用,不单能为动画增光添彩,令动画更有深度,甚至还能加深他国对本国文化的兴趣与认识,增强国际形象,即所谓的文化输出。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动画中对于忍者文化视觉符号的应用,探索其应用方式,从而进一步发掘文化符号与动画和谐共存的方式,力图能为今后中国动画更好地应用中华文化符号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胡倩在《动漫与国家形象——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研究》中提到了“文化因素”这一名词,通过篇幅可以理解与本文中“文化符号”所指的涵义是大致相通的,但并未对其概念作进一步的阐释。对于日本既有动漫作品的文化特色,她指出四个特点:“全民性,创新性,平民性,多元性”而对于中国既有动漫作品的文化特色,她评价道:“使命感强烈;教育性浓厚;辨识度模糊”。

汤跃明,马文清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动漫表达》中写到了对于文化符号的定义:“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内涵丰富。文化符号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该民族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二人还提到中外动漫对传统文化符号运用的差异,其中指出:中国动画的优势在于中国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民族风格,但从目前动画的实践结果来看,缺少传统文化内核的支撑,重形式轻内涵。而日本动画中往往充分体现了其民族精神,其动画所面向的受众群体亦相对广泛,并且具有相对完善的分级制度。

刘意在《从莫言获奖谈跨文化传播的符号塑造与路径选择》中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指出:“文化传播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承载其内容的文化符号和赖以传播的路径(渠道)。”反向说明了文化符号具有决定文化传播的功效。他还指出:“一种文化要在处于其他文化圈的受众中引起共鸣,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至少要具备以下三种要素:能被受传者所识别的,无歧义的‘符号编码’,即‘普世价值’;能引起刺激或审美,趣味上的新奇感的迷人特色,即‘地域特色’;以及那深藏于一切表象内部的、能在异域受众中引发文化震撼和永恒思考的价值差异,即‘民族灵魂’”。而这三种要素在实际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除第一点要素应部分归结到文化传播的范畴以外,其余二元素均是由文化符号来承担的,即指出了便于传播的文化符号所应具备的要素。

从目前国内著述中可以看出,目前已有学者陆陆续续重视起文化符号这一概念,并尝试侧重分析文化符号在动画中的定位和应用,但为数不多,相对繁杂。而学者们对于动画尖锐性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很多实际上并未引起动画工作者们足够的重视,在理论过渡到实践上的环节有所缺失,往往有一个好的出发点,却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国外:目前,文化符号学这门理论本身已经有了相对多样且完备的发展。典型的理论有马塞尔莫斯:人类学的象征交换论、乔治巴塔耶的荡尽论、罗兰巴特的模式论、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论等等。本文主要目的是在将文化现象视作是一种符号的基础上,探究文化符号与动画的融合,因此在文化与符号的辩证关系上不过多赘述。

再次引用胡倩在《动漫与国家形象——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研究》中关于国外对于日本动画传播的现状研究分析:“目前国外对于日本动漫传播影响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方面是研究日本动漫传播历史进程发展,另一方面则以日本动漫传播的切面研究为主。”其中第二个方面与文化符号相关性较强。提到了国外已有对于“日本动漫消费中的文化渗透,以及日本动漫传播中的体现在作品中的各种具体因素”等方面的考察论述。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引言

2忍者文化代表性元素概述

2.1忍者文化概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施方案:

本课题的实施,主要是运用资料搜集整理、创意思维训练,以及理论与创作相联系等研究方法,广泛查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围绕主题展开论文的层次性写作,再结合个人毕业创作,将总结而来的理论应用于动画艺术创作,从而得出结论。

实施进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北京大陆桥文化. 忍者[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

[2]储信哲哉. 忍者[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

[3]吉丸雄哉. 近世における「忍者」の成立と系譜[j]. 京都語文, 2012, 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