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 > 正文

增进亲子互动的玩具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18 20:45:43  

文 献 综 述

在产品设计中,”人”一直是设计师所关注的话题。过去,一个件好的产品往往意味着更实用、更结实、多功能。当工程人员制造一件产品时,他首先考虑到的是产品的外观造型、颜色、价格、技术或者功能,而不是用户的使用感受。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设计师开始把目光转移到用户本身,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或者”以人为本”的口号。[1]纵观工业的发展史,工业化生产的早期产品,虽然功能上可以使用,但形象上简陋。直到包豪斯运动的兴起,设计师们开始建立新的设计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2]

一、课题的设计目的

中国近些年在物质方面的进步可谓神速,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相应的人们开始追求自己的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3]因此产品的物质功能似乎已经不是决定产品优劣的决定性因素了,消费者希望得到好用的,有用的,并且能引起自身共鸣性的产品。在美观、功能的要求之上,当代的设计师需要考虑产品与使用环境是否和谐,是否能够和用户建立长久的情感纽带。[4]

我们都知道,家庭生活在人的成长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随着子女不断成长,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一边是父母忙于工作,一边是子女忙于学习,仅有的休息时间都有可能被手机占据。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5]本课题基于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之上展开设计,目标在于提供一种沟通方案,让子女和父母之间有一种情感的沟通。

二、课题的设计内容

1、亲子关系的现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家庭结构,父母关注子女的教育发展并且和子女的互动越来越多。但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亲子之间过少的沟通时间和错误的沟通方式,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冷漠。[6] 与孩子共进晚餐的次数是衡量父母与子女交流频次的一个客观指标,调查发现,子女每周与父母一起吃晚饭6次或6次以上的占57.2%,3-5次的占20.1%,2次或2次以下的占22.7%。调查结果显示,约36.9%的少年儿童表示从不或很少和父母说心里话,20.0%表示父母从不或很少了解自己的需要。[7]

尽管家庭的结构在近些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它对于少年儿童的重要性依旧没有动摇。少年儿童对一个温暖的家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我们应该鼓励子女与父母之间多一些的沟通时间,多一些好的沟通方式。

2、提供沟通载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