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协商自治:村庄治理的一种可能路径开题报告

 2020-10-31 09: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问题的提出:

当前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遭遇阻力、抵抗以及扭曲,使其实现村庄善治与推进民主化 的双重功能目标失效,协商民主成为替代选举民主的可能方向。由于存在制度困境、政治主 体心理发育水平困境等原因,协商民主在实践中存在限度。基于主导政治文化与政治亚文化 之间的张力和动力,通过论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生的理论可能和现实可能,我们提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结合——协商自治是农村民主制度可能和可取的发展方向。

20 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农村公社体制的破产,以国家权威的强力推进,村民自治制度成为重构农村政治、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制度模式,以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和民主化的双重目标。然而,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不仅善治与民主化的双重目标成为镜中月、水中花,农村治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对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遭遇困境的原因,学界尝试从多个视角进行解答,并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若干模式、机制以探寻村庄善治之路。在西方协商民主盛行的今天,学界将西方先进的民主理论引入,并结合中国农村实际,探讨了在农村发展协商民主的可能性。随着学术研究的逐步成熟,十八大报告将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写进报告。协商民主被视为农村民主发展的可取方向。但是协商民主理论毕竟发端于西方,协商民主的移植能符合中国农村现实的制度基础和政治社会关系吗?协商民主的推行是否就意味着村民自治制度困境的纾解?协商民主与选举式民主的关系是否就是超越与被超越的关系,二者能否共生以达至乡村社会的善治和民主化的双重目标?本研究基于政治亚文化理论探究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共生的理论可能性,在分析村民自治制度和农村协商民主的价值和实践限度的基础上,提出农村治理的新模式——协商自治,以期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和民主化的双重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研究目标

  本研究基于政治亚文化理论探究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共生的理论可能性,在分析村民自治制度和农村协商民主的价值和实践限度的基础上,提出农村治理的新模式——协商自治,以期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和民主化的双重目标。

2、研究基本内容

  (1)协商自治的理论可能。①选举式民主的价值及限度。②协商民主的价值及限度。③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生的理论可能。选举民主的大价值在于通过偏好聚合赋予制度和组织的合法性,其限度则在于在偏好聚合过程中的非理性,容易形成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协商民主作为对选举民主的反思,其核心在于偏好改变,通过平等公民间的充分协商,保证民主过程的理性,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但其需要公民间的充分的意志表达,因此其适用存在制度和行为主体心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制约。从政治参与主体的偏好出发,基于主导政治文化与政治亚文化之间的张力和动力,论证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共生的理论可能。选举民主在立制之前通过偏好聚合从而赋予制度和组织运行的正当性;协商民主在民主运行的决策阶段通过偏好改变,提升决策的科学性;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结合在民主运行的监督阶段保证决策的执行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研究思路:从主导政治文化和政治亚文化出发,分析村民自治制度陷入的现实困境,以及农村协商治理的有限度性导致的村庄治理的现实困境;通过采用表达机制、选择机制进行选举民主,产生制度、组织的额合法性;通过对话机制和协商机制进行协商民主,使得决策具有科学性,从而实现村庄治理中协商自治的可能。

(2)采用的研究方法:

①结构功能主义方法。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相当有用的政治分析方法”。(俞可平)本课题主要分析中国农村政治文化系统内部的结构,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子系统的嬗变对农村整个政治文化系统的影响。

②实证研究方法。本课题拟通过选择 h 省的两个典型村庄(村民自治制度的典型 xc村,协商治理较好 sf 村)进行实证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农民的政治偏好分布现状对其行动的影响,以及村民、乡镇干部、村干部等主要参与者的偏好差异对行动结果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吴毅. 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2.

[2]蒋达勇,王金红. 反向民主对村民自治制度绩效的影响——一个新的理论解释[j]. 开放时代,2012,05:82-91.

[3]卢福营. 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制度偏离现象[j]. 理论参考,2012,07:31-3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