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大学生对网络电信诈骗的认知及防范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03:04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近年来,电信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电信与网络技术也成为了一些不法之徒实施诈骗犯罪的“工具”,2016年发生的震惊社会的“徐玉玉案”,就是一起典型的针对大学生群体而实施的“精准”网络电信诈骗案例。大学生是使用电信与网络的主流群体,同时又普遍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与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必然首当其冲地受到网络电信诈骗的侵害。当前,网络电信诈骗的手法与方式不断升级,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目标的“精准”式诈骗发生频率日益上升,这不仅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对高校网络安全管理乃至国家立法、执法与司法方面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提升大学生对网络电信诈骗的认知,增强大学生对于网络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已刻不容缓。本研究通过梳理网络电信诈骗当前最新的特点、类型与成因,以此为理论基础,再通过调查与收集在校大学生对于网络电信诈骗的看法、经历以及在日常生活与网络行为中的习惯,从而总结出当前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电信诈骗的认知程度与主要受骗原因,进而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防治措施与应对策略,促进大学生群体提升对网络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为大学生群体抵制网络电信诈骗的不法侵害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网络电信诈骗的最新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网络电信诈骗当前的特点、类型与成因,同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剖析大学生群体遭受网络电信诈骗的主要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电信诈骗可采取的防范策略,有助于丰富针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

(2)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网络电信诈骗的特点、类型、手段以及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电信诈骗的认知程度、受骗原因和日常行为习惯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减少网络电信诈骗对大学生群体造成的不法侵害,为大学生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网络电信诈骗是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新型诈骗方式,不同于以往传统形式的诈骗方法。对于这一社会问题,国内学者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不断发展的网络电信诈骗的定义、类型、特点、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对于网络电信诈骗这一较为新颖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定义。陈飞、李永瑞在《关于电信诈骗犯罪的剖析与防治》中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电信诈骗犯罪并不是刑法明确规定的一项独立罪名,是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通过运用电子设备、网络设施等技术手段来进行诈骗的一种犯罪形式,本质上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实现形式”,因此“可以将电信诈骗犯罪理解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电信设备或者计算机网络等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具体而言就是犯罪分子是借助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手段,通过在虚拟空间上与被害人进行交流,传播虚假信息,从而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基于此错误认识而处置自己财物”。叶淑盛、王清平在《大学生电信诈骗防范的法治思考》中提到,“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王飞、王婷婷、黄丝雨在《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诈骗现状及防范策略》中更加具体地将大学生网络诈骗定义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使受害者——大学生群体,“自愿”处置公私财物及其他有价值信息的行为”。不同学者对于网络电信诈骗这一概念都有不同的认识,但无疑都具有共同或相似之处。

对于网络电信诈骗的类型,肖谢、黄江英在《大学生网络受骗的类型、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将其分为四个大类,在每个大类下又进一步进行细分:一,根据网络诈骗采取的手段可将其分为:虚假身份诈骗、冒充真实身份诈骗、虚假获利诈骗、以合法形式掩盖诈骗行为;二,根据网络诈骗行为的连续性可将其分为:一次性诈骗、多次连续性诈骗、多次独立诈骗;三,根据网络诈骗财产的属性可将其分为:虚拟货币诈骗和现实货币诈骗;四,根据诈骗对象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诈骗本人和诈骗相关人。王维婷在《大学生网络受骗及其防范研究——以大理大学为例》中将网络受骗分为诈骗公益善款、利用虚假信息进行诈骗、新型P2P网贷诈骗、虚假中奖信息诈骗、网络兼职诈骗、钓鱼网站诈骗等六种类型。

对于网络电信诈骗的特点,叶淑盛、王清平在《大学生电信诈骗防范的法治思考》中将其分为以下四点:远程、非接触性;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利用群众贪财的心理;犯罪团伙化和分工精细化。陈飞、李永瑞在《关于电信诈骗犯罪的剖析与防治》中总结出了近几年来网络电信诈骗出现的新特点与新趋势,即:手段模式从“满天撒网”到“精准诈骗”,以学生、女性、老年人为主要对象;诈骗剧本编写水平更高,欺骗性程度更大;初步形成了“网络社交工具发布欺诈信息 欺诈转账”和“银行卡信息骗取 账户盗用”两种典型诈骗模式;集团化和专业化趋势增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