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社会控制理论视角下的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2021-03-11 12:03  

1.目的及意义

青少年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祖国未来的栋梁,其发展对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近几年,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快速上升的犯罪趋势得到遏制的大背景下,青少年越轨事件却层出不穷。2003年至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经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92万余人,不批准逮捕16万余人,起诉108万人,不起诉5万余人。青少年犯罪比例逐年上升,犯罪年龄越来越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尝试运用量化研究方法,系统研究社会控制各个因素与青少年越轨行为之间的关系,旨在用社会控制理论解释青少年越轨行为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力图降低青少年越轨事件发生的几率,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国内研究现状

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在我国,关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犯罪学和社会学两个领域。社会学对越轨行为的研究大多是介绍西方越轨理论,单纯地探讨青少年越轨的成因,或是单独分析某一个越轨现象,如费梅苹、何扬琼的《社会化视角下的农村进城务工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他们从农村进城务工青少年的成长经历和生活史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他们在早期形成的性格特征、个体特质是否存在缺陷,是否是发生越轨行为的影响因素;或是只是涉及某一社会制度和青少年越轨的关系,鲜少整合性的解释青少年越轨现象的整个理论体系以及越轨发生的社会制度和背景。

从犯罪学来看,首先犯罪学学科发展现状处于幼年时期。作为应答性的产物,在20世纪90年代初,犯罪学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尚未具备专业的、系统的学术研究理论。有学者对进城务工青少年的越轨行为进行了定性和分类,并从司法领域探讨如何介入这一越轨群体。

社会控制理论与越轨行为:国内的相关文献大多是介绍社会控制理论,或是尝试用社会控制理论解释青少年越轨犯罪的总体情况或个案。邓蕾《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探析——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2008)分析了在青少年“从农村流动到城市”这一大背景下,社会控制理论的四大要素,即依附、奉献、参与和信仰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越轨行为的产生。

(二)国外研究现状

越轨行为研究:越轨行为泛指违反社会规范的不当行为或偏差行为。在美国、英国的文献中,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多种社会变项之间的互动作用是青少年犯罪的源头。他们认为各种变项之间互相影响,没有固定的优先次序,变项之间的关系不是“定向因果”,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定向因果”模式是假设先前出现之变项会影响后来出现之变项,继而影响越轨行为的出现。此模式假设后来出现之变项不会反过来影响前者,忽略了变项之间的交互刺激作用。“双向互动”模式指出导致越轨或犯罪行为出现及延续的因素是彼此互为影响的,没有既定的次序。

社会控制理论研究:在西方,美国著名犯罪的社会学家特拉维斯·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是用来解释青少年犯罪及越轨行为的几大主要理论之一。他假设,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犯罪人,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可以阻止个人进行违反社会准则的越轨行为。赫希认为“社会联系”是由相互关联的四个元素组成的,即依恋、奉献、参与和信念。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研究内容是社会控制的各个因素与青少年越轨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依恋、奉献、参与和信念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假设依恋、奉献、参与和信念的程度越强,青少年越轨行为发生的几率越小。目标是尝试用社会控制理论解释青少年越轨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力图降低青少年越轨事件发生的几率,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拟采用量化研究方法,以组成社会联系的四个元素,依恋、奉献、参与和信念为维度,设计问卷。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向青少年发放问卷,搜集数据。探究越轨信念、父母依恋、对教育的投入及活动的参与对越轨行为的产生是否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同时为了更准确地检测越轨行为和各调节变量的关系,本文还在数据分析中控制了年龄、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变量。最后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与文献中实证研究结论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得出是否支持社会控制理论在青少年越轨行为问题上的应用等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