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理工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正文

光伏发电系统中同步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开题报告

 2020-02-20 07: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新能源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传统的能源中,最典型的代表有煤与石油,它们是人们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能源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这些传统能源不得不面临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这两大问题。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时至2020年,我国总光伏发电规模将达到1.1亿瓦以上为响应国家政策以及人们大众对清洁能源的号召,中国科研人员正在积极开展对诸如:光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的研究及实验。目前,研究人员对光伏发电的研究已证明其拥有巨大的市场以及可行性-------光伏发电拥有足以取代现有传统能源的巨大潜力,并且这极有可能是最便捷的方案(lu,2009; wang,2008).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将输出电压回送到商业交流电源,所以要求电压的输出弦波要与电源的相位、频率以及电压相同。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同步逆变器的安全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

为解决光伏电网系统中转动惯量太小、响应速度过快、无法及时正确地参与电网调节的问题,本文意在研究与设计一种全新的控制方略,对目前领域的所提出的预同步算法进行改进,主要是在现有算法的流程中引入新的积分反馈环节,用以消除系统频率静态误差,使系统的相角补偿值增大。之后再运用matlab仿真环节,对文章中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测试,得到反馈后再进行算法优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周 调研课题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理论基础
第2周 熟悉掌握基本理论,完成英文资料的翻译。
第3周 提交开题报告初稿,提交外文翻译。
第4周 开题答辩,提交开题报告终稿。
第5周 查阅相关资料,学习使用MATLAB软件。
第6周 查阅相关资料,学习VSG的基本原理。
第7周 提交第一篇阶段性报告。
第8周 设计积分反馈环节函数。
第9周 完善同步逆变器电路,计算出相应参数。
第10周 提交第二篇阶段性报告,撰写论文提纲,开始论文初稿的撰写。
第11周 设计MATLAB仿真算例等。
第12周 运用MATLAB等软件进行设计及仿真和调试。
第13周 提交第三篇阶段性报告。
第14周 提交论文初稿。
第15周 提交论文定稿,制作PPT
第16周 进行论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洪乃刚.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徐德鸿.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薛定宇.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荫福,段善旭.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徐德鸿.现代电力电子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6.林渭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7.漆万碧,李媛,方番,丁隆耀.基于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的VSG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J/OL].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8.张志涛,胡平,袁凯.基于光伏并网同步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8,40(02):43-45 93.
9.张玉治,张辉,贺大为,苏冰,柴建云.具有同步发电机特性的微电网逆变器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4,29(07):261-268.
10.李清,陈斌,徐志华,赵仕龙.虚拟同步发电机及其在混合微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电子技术,2018,52(04):27-30
11.吕志鹏,盛万兴,钟庆昌,刘海涛,曾正,杨亮,刘岚.虚拟同步发电机及其在微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6):2591-2603
12.李克强,韩学山,李华东,李文博.配网中光伏逆变器最优潮流追踪的分布式算法[J/OL].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11[2019-02-25]
13.M.X.CHEN. Simulation analysis of photovoltaic invert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solar radiation[A]. AEIC Academic Exchange Information Centre,China、中2016:4.
14.A Modular Isolated Topology for Instantaneous
15.Combined System for Harmonic Suppression an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