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理工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正文

计及可中断负荷的微电网优化调度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30 09:06  

文 献 综 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今全球环境问题愈加突出,传统发电所用的燃料多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且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全球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如风能发电、光能发电、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但是这些新能源发电均存在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分布式发电技术。

然而,随着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其接入成本高,控制困难等问题也日益明显,在此基础上,微电网的概念也被提出。微电网中包括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它对于用户而言是供电系统,而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它是负荷,具有可调度性。微电网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避免了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由于微电网中包含分布式电源,因此不需要建设大规模的电网来进行远距离电力传输,减少了远距离输电过程中电力在线路上的损耗,并且节省了输电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在微电网中大量运用新能源发电,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为全球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储备不足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因此,微电网的大规模发展和运用已成必然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经历了电力市场化改革。这一世界范围的改革浪潮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质量为基本目标,形成了与不同制度条件相适应的多种改革路径和市场模式。大致同期,中国也开始逐步改革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电力体制,并在90年代中期开始推进市场化进程。不过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 5号文,简称5号文)确定的厂网分开等改革取得一定成果后,市场机制的探索却一度非常缓慢,直到2015年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简称9号文)出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才重新启动。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需求侧资源参与市场成为可能,市场主体更加注重自身经济利益,为加强对需求侧资源的合理利用,对需求侧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可中断负荷管理是电力市场环境下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由电力公司与用户签订可中断负荷合同,在电力系统紧急情况下电力公司中断对用户的电力供应,但给予用户一定的经济补偿,其管理应用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密切相关。随着电力市场观念的逐渐引入,负荷管理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拉闸限电,以电价为核心的可中断负荷实行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用电方不再是物理意义上的负荷而是作为消费者的用户,终止这样的服务需要给予用户一定的补偿。

近年来,结合需求响应的微电网经济运行研究正祝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可中断负荷作为需求响应的一种手段,其在微电网的能量管理和调度优化上的应用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新能源发电的特殊性,以及可中断负荷对用户用用电灵活性的利用,使得微电网调度更具多样性。微电网优化调度理论以及可中断负荷的应用为微电网以及需求侧管理的发展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价值。

二.发展趋势

在全球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及全球不可再生资源储备不足的压力下,我国能源消费类型正在逐步向清洁化转型。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快速兴起,新能源微电网发展的黄金时期也随之而来。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可以高效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以解决常规能源枯竭导致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为风能和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分布广泛,无污染,无破坏,可再生等突出优点,该能源得到了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广泛认可,也使之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快,技术最为成熟的新能源。我国无电的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相对比较多,而这些地区的可再生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因此利用风光发电技术在这些地区开发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可以为此类地区提供便宜的电能,这样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部队边防站、地质勘测以及野外考察工作站来说,利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解决采用市电供电存在的架设输电线路代价很大等问题,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