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矿业类 > 安全工程 > 正文

某山地徒步运动风险评估与安全设计文献综述

 2020-05-04 09:05  

文 献 综 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人开始寻求精神世界的富足,亲近自然。在此基础上,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地区以及早期欧美探险和科考的山地徒步运动风靡全国[1]。2005年4月,山地户外运动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我国正式的体育项目[2]。根据中国登山协会2013年对户外运动人口的调查数据显示,约1.3亿人参与了徒步旅行、休闲户外等运动[3]。但是在徒步运动的全民普及过程中,由于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等不可控因素复杂多变;同时参与此运动的人员缺乏专业的山地徒步知识而无法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加之安全保障体系相对不成熟,对险情的应急响应及处置能力相对薄弱;造成我国山难事故频发。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研讨小组的不完全统计,相比本世纪初,近年户外徒步运动的事故数明显增加,事故数量的增多导致事故类型也越来越多,从失温、偏离轨迹、滑坠、高原疾病、热伤害等类型上升到十几种事故类型[4]

顺利完成某条山地徒步线路的穿越,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在开始活动前,必不可少的是:对即将开展徒步运动的山地进行地形地貌分析,把握路况,设计合适的行进路线、备选路线、以及下撤路线。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出行日期,结合气象气候条件、生物植被状况、水源分布进行携行装备及热量摄取量设计。在对徒步团体自身积极做相应设计规划外,一套行之有效的户外救援系统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徒步者面对的风险多数来自自然中不可控的因素。缺少了上述过程或者设计出现缺陷,都将有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例如2017年五一劳动节期间,由于强冷空气南下,在陕西秦岭山脉与暖湿气团交汇形成暴风雪,导致40多名徒步者受困,最终3名徒步者不幸遇难[5]。由于该地海拔高、气候变化无常、地形地貌复杂、昼夜温差较大、无人区较长[6],并且大多数徒步者对其认识不深刻、未对相应风险做出评估,同时户外救援系统不完备等原因,导致了事故发生。此次事故震惊户外圈,引来上百家国内媒体关注和报道,更是引起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解决山地徒步户外安全问题,提高大众对户外风险的认识、把控和管理,培养户外安全意识。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户外运动开展的比较早,发展也较好,经历了百年的发展。目前来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山地徒步运动的受众面广,拥有广泛的大众基础,户外运动市场较为成熟。不仅徒步爱好者而且政府部门对户外运动安全也非常重视,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这些国家在山地徒步运动领域的研究领先于其他国家。政府与户外徒步机构为了促进和规范户外运动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山地徒步运动体系[7],包括一系列的国家级步道系统,如美国的太平洋山脊步道(Pacific Crest Trail, PCT)、阿巴拉契亚国家风景步道(Appalachian National Scenic Trail)以及英国的西海岸步道、日本的东海自然步道等。同时为各步道提供信息实时监测站点,徒步者可在线获取站点所采集的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积冰状况、紫外辐射等,辅助以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辨识自身所处方位。政府依托民间机构建立起成熟的户外运动保障及救援系统,救援体系是全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政府提供必要的装备器材、政策支持救援志愿者,维护步道正常运行,设立各补给点,救援中心。

在理论研究方面,根据风寒效应建立风寒公式siple-passel及steadman计算风与体感温度之间的关系[8]。针对徒步携行装备的研发设计也较完善,如美国国家地理出版的《国家地理终极徒步旅行装备指南》,对服装的抗风雨及保暖性能、背负系统的舒适性、徒步鞋的可通行性等有着深入研究。在实地对比各种类型装备的基础上出版了大量相关书籍与论文,研制了一系列的现代化装备应对不同的地形地貌[9],推荐在各同路线条件下搭配相应合适的装备[10]。美国W.L.Gore amp; Associates, Inc.公司研发的如Gore-TEX面料在防水透湿上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全天候舒适、全方位的专业保护,使徒步者穿越山地过程中抵抗风雨的侵袭[11]。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Ultra light”[12]及”Leave No Trace”理念也加深了徒步运动的理论体系。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

我国的徒步运动发展较迟,在上世纪,国内关于山地徒步运动方面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阶段。为数不多活跃的团体主要是处于国家层面,包括于1955年成立的中国国家登山队,并在1956年春季完成首登秦岭主峰太白山,1960年和1975年两次从中国境内一侧登上世界最高峰#8212;#8212;珠穆朗玛峰。当时我国有关此方面理论水平不高,基本处于摸索和学习吸取阶段。随着北大山鹰社等民间团体的涌现,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迎来户外徒步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一批徒步爱好者致力于推广传播户外运动,开辟了多条著名山地徒步路线,如新疆探险带头人王铁男开拓的狼塔、昆仑古道,至今仍旧是国内顶级徒步路线。同时越来越多人用行走的方式传播户外运动理念,其中包括户外徒步先驱余纯顺,雷殿生等。但是此阶段国内有关山地徒步理论研究、装备设计及救援保障体系仍有欠缺,政府机构对此重视程度有限,民间徒步运动的开展集中于一些先行者,大众普及程度较低。

随着我国进入21世纪,经济和大众观念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徒步户外运动也进入一个新时期,参与此项运动的人数与日俱增,但是徒步者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社会救援保障的滞后,也带来了一系列事故的发生。这些因素都极大推动了我国徒步户外运动体系的构建,要求从中央、地方、景区3级层层协调分工配合,实现多个部门联合救援的保障体系[13]。中国登山协会对每年的户外事故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指导和规范大众展开相应户外运动,并举办山地户外指导员培训班,考核通过者颁发资格证书可指导人们合理的开展山地徒步运动。于2007年成立的蓝天救援队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目前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专业的救援队,形成了一个建立在风险处理及预防基础上的综合性应急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涵盖生命救援、人道救助、灾害预防、应急反应能力提升、灾后恢复和减灾等各个领域的专业化、国际化的人道救援机构[14]。我国于本世纪处开始建设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在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山地徒步户外运动提供定位、导航、通讯及应急救援服务更加便捷,有效加强我国户外运动安全救援系统[15]

在针对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方面探讨了影响急性高原病的发病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16],对具有攻击性的动物习性进行研究,如羚牛防御及攻击行为的生物学机理[17]。在影响山地徒步运动的天气特征方面针对各实地开展研究,基于站点数据对我国秦岭太白山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坡向的温度直减率得出确切数值[18]。分析了200hPa、500hPa、700hPa上环流形势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得出该地持续阴雨天气形成的条件机制[19],并对此地由冷锋触发的突发性短时强降水的成因进行论证[20]。而国内相继出版徒步运动相关的书籍和论文,如《山地户外运动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包括严冬冬在内,许多户外运动者翻译的著作,其中就有由Craig Connally所著的《登山手册》等。对户外运动中的能量消耗也可由步速、BMI、心率及体重四个指标来简易衡量[21],并发现在同一条徒步路线中以不同速度行进的总能耗没有显著差别,只是反应出不同的运动强度[2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