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矿业类 > 安全工程 > 正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馆防雷工程设计开题报告

 2022-01-18 10:01  

全文总字数:263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雷电是大自然中最剧烈的放电现象,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 “最严重的 10 种自然灾害之一”[1],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尤其是电气系统和电子通信系统等的正常运行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雷电灾害已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一大气象 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雷电导致的建筑物损害 、供电故障、火灾爆炸等事故类型中, 建筑物损害的事故次数发生最多,火灾爆炸事故的经济损失最大[3]。雷电的大电流、高电压、强电磁辐射的特征使得通信、电子系统等弱电设施在灾害发生时受到破坏。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雷击途径,首先需要对建筑物实施综合的防雷手段,其次针对不同建筑的空间结构,设计适合特定建筑的防雷工程[4]。通过对建筑物的防雷工程设计,从而降低雷电造成的损失。 本论文结合一个实地建筑,综合分析了建筑物结构、地理环境和气象环境,以及雷电风险灾害评估,参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设计了一套该建筑的综合防雷工程。

国内外研究现状

雷电、放电物理过程机制复杂,研究难度大,同时雷电及与雷电相关的强对流天气等对生产生活诸多方面有显著影响[4]。对雷电的研究可追溯到 1746 年富兰克林时代,经过两百多年的观测和分析,人们已经对雷电现象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但至今仍有许多雷电现象与机理有待深入揭示。同时,雷电及与其紧密相关的强对流天气等对于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电子通讯、建筑物、人体健康与公共安全等生产生活诸多方面有显著影响[5]。建筑物防雷与电子信息设备防雷通常紧密联系,尤其是电子系统存在绝缘强度低、过电压和过电流耐受能力差、受电磁干扰敏感等弱点,极易遭受雷电浪涌的损害。对建筑物和电子系统,除利用避雷针等防止雷电直击外,还可采取分流、均压、屏蔽、接地、钳位等多项措施进行雷电防护。早在1750年,美国物理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明确了尖端导体可用来保护房屋和建筑。所谓尖端导体正是避雷针的最初形态。近现代得到广泛使用的避雷器,主要源自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尽管一些专业部门(如电力、建筑等部门)很早就在相应领域采取了一些防雷措施,防雷工作成为全社会的行为,还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得到了迅速发展,1999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将防雷工作纳入了法治轨道,也使防雷技术与工程设计有章可循。后来国家出台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7]等国家标准,极大规范了防雷行业。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整体框架如下,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实地勘察以及建筑物防雷等级划分,第二部分为外部防雷设计,第三部分为内部防雷设计。

第一部分,实地勘察建筑物所处的位置以及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结构,房间位置,各种电子系统、电源系统等,用必要的图例表示出来。

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当地的气象条件、雷电活动有关信息[8],对建筑物的防雷等级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划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首先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查阅相关论文期刊,找相关的书籍对题目的意义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找到论文的核心所在,利用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学术论文,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拜访在这些方面有经验的人进行了解,使自己的思路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联系老师,听取老师的建议使自己对论文的结构和框架能够很多的把握。

利用现在的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来获取信息资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马明,吕伟涛,张义军,孟青.我国雷电灾害及相关因素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8(08):856-865.[2]冯民学,焦雪,韦海容,殷娴,吴震.江苏省雷电分布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09,29(02):2246-2251.[3]刘佼,肖稳安,陈红兵.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04):21-26.[4] 栾鑫. 建筑综合体防雷系统的工程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8.[5]曾嵘,周旋,王泽众,庄池杰,余占清,何金良.国际防雷研究进展及前沿述评[J].高电压技术,2015,41(01):1-13.[6]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7]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8]王晓莹, 杨丹, 邵银龙. 南京市近6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 27(4):119-124.[9]焦雪,冯民学,王尧钧,钟颖颖,张艳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开发与应用[J].灾害学,2011,26(02):72-76.[10]梅卫群, 江燕如. 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8:320.

[11]李福胜, 周大捷. 防雷接闪器选择和布置[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4, 25(4):30-31.[12]张洪刚, 谢长富, 石艾平. 利用AutoCAD绘图法快速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20):201-202.[13]祝新宇,张影,钟莉,李金义.防雷工程设计中等电位连接的重要性及设计要求(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2013,14(08):1201-1203 120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