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机械机电类 > 汽车服务工程 > 正文

二手车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外文翻译资料

 2023-02-01 10:02  

二手车市场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

虽然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汽车所有权的快速增长也为中国二手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二手车市场呈现出飞跃发展的特点,也具有了合格的变化。了解二手车市场的新变化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中国二手车市场的新特征进行了研究,以促进其发展。环境分析表明,随着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GDP的快速增长和政策支持,二手车市场将大大增强,经济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优化。二手车贸易经历了稳定的贸易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随着购买模式的改变,即使存在诸如缺乏诚信,缺乏评估标准和售后服务系统以及政策和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二手车市场的大规模扩张也将迫在眉睫。确定了几个新功能,强大的政策支持,扩大市场规模和辐照环路,显着提高集中度,提高品牌二手车状态,增强交易服务平台建设。表明中国二手车市场正从低调转为汽车行业的主导地位,预计未来将成为高速,持续的发展通道。

关键词:二手车市场;发展;新特点;中国

1.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汽车工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近年来,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 从政策,市场,发展潜力等方面分析,“中国汽车工业年报”(2010)发现,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将保持年增长率 ,保守估计约为8%,2015年达到约人民币2,523亿元[2]。与此同时,汽车所有权的快速增长也为二手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从2001年的37万增加到2011年的433万,年增长率超过30%。二手车和新车的平均交易额为0.24,这表明二手车在汽车工业中的比例越来越大[3]。近年来,二手车经销商,二手车拍卖和二手车更换等操作模式在市场上陆续出现。交易模型的改变为中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据估计,未来十年,旧车与新车的贸易量比将达到1:1。

然而,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在汽车行业的比重仍然很低,即使其快速增长。根据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以美国为例,二手车部门的收益占整个汽车行业的45%,一辆二手车的平均利润约为20%[4]。在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二手车市场呈现出飞跃发展的特点,具有合格的变化。从2000年起,中国二手车市场经历高速增长,并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部分。二手车市场已经从下属位置转变为汽车行业的主导地位之一。了解二手车市场的新变化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二手车市场的新环境进行了研究,探索其新特点,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2.环境分析

2.1汽车市场分析

由于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市场正成为汽车贸易和制造业最重要的领域。在中国汽车工业中观察到快速膨胀。从2002年到2011年,汽车贸易量从325万增加到185.1亿,增长了近6倍,年增长率为23.5%,如图1所示。注:红色部分表示乘用车,黄色部分表示商用车,蓝线表示总车辆交易量的增量。随着汽车贸易量的增长,汽车在普通家庭普及。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民用汽车的人口从1820万增加到9350万,平均每年增加17.4%,如图2所示。

图1. 2002年至2011年的汽车贸易量

图2. 2001 - 2011年中国的民用车辆人口

因此,中国的汽车数量稳步增长,从2001年的3.7%增长到2011年的12.8倍,如图3所示。根据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大规模普及阶段。在这个阶段,汽车量将保持快速增长,直到每千人的汽车量超过250。通常,它将持续10年。由于收入,人口,经济区域的差异,这一阶段可能在中国持续更长时间。国家信息中心的专家估计,这一阶段可持续到2013年,每年增加12% - 14%。因此,由于汽车市场的普及阶段,不断增长的汽车量将为中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坚实的基础。

图3.2001-2011每千人汽车数量

2.2经济环境分析

汽车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呈正相关[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市场潜力巨大。最近,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实际GDP每资本从2001年的1041$增加到2011年的5432$,年增长率为17.4%,如图4所示。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汽车人口的关键因素,收入的快速增长将转移到更高的需求增长在中国汽车市场,这将加强中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汽车和二手车的需求将保持在旺盛的发展阶段。国家发展中心和汽车工程协会估计,2030年的车辆总需求将为3243万,年增长率为8.8%[6],每千人的汽车量将超过100。这种增长将占据相对较长的时期(表格1)。

2.3政策分析

除了消费需求,一些政府政策和法规也提高了二手车市场。bull;2005年发布的“二手车管理办法”是二手车市场的主要监管措施。这些措施引入了一种竞争机制,允许OEM授权的汽车经销商运行二手车业务。这些措施还规范了不同方面,包括贸易市场,代理商和运营商,并加强了评估二手车价值的组织的管理。商务和财政部于2009年7月宣布了关于升级二手车贸易市场的通知。该通告旨在改善二手车行业。最初,中国政府选择了10个省市—北京,湖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上海,深圳,天津和浙江—接收资金,开展以管理和信息为重点的试点项目对二手车交易提高透明度。

bull;2009年由国务院发布的“汽车工业振兴计划”要求建立国家评估和评价标准体系和临时所有权登记制度。该计划还要求调整二手车交易的增值税税率,并鼓励经销商参与车辆更换计划。

bull;“十二五”规划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车辆。实施低碳排放车辆补贴和减排,新能源汽车减排,对未来二手车市场有直接影响。未来将会增加低排放和新能源二手车[7]。

表1.汽车需求和Parc的估计

图4. 2001 - 2011年资本实际GDP

3.二手车市场现状

3.1贸易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二手车市场从2001年起在中国大幅增长.2012年贸易量从37万吨增加到479万吨,增长了13倍。 2001年至2012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9.9%(图5)。

二手车和新车的比例从2001年的0.16增加到0.23,在2001年到2011年的全国范围内平均增加了0.24个(图6)。在一些先进地区,如北京,2011年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1。随着新车市场的扩大,二手车市场得到了提升。据估计,中国二手车和新车的交易将在10至15年内达到1:1。

图5.2001-2012年二手车交易量

图6.二手车和新车的比率

因此,二手车贸易的交易金额稳步增长,从2001年的13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663亿元。年增长率为33.7%(图7)。汽车工业中二手汽车市场的比重稳步上升,2004年至2010年平均汽车销售比例为5.5%(图8)[7]。

越来越多的二手车市场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础。

图7.2001-2012年二手车交易金额

图8.2001-2012年二手车交易金额

3.2二手车贸易保障优化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贸易结构正在优化。随着贸易量的增加,轿车在二手车贸易中逐渐占据主要比例。2008年以后,轿车汽车占二手车市场份额的50%以上(表2)。

在二手车市场,国产品牌轿车具有绝对优势地位,占95%以上。在汽车时代,即使减少,二手车在3 - 10年仍然占据领先地位,仍然在2011年的75%的份额。二手车低于3年的贸易在过去几年增加,占据18.74%的份额(图9)。

在中国二手车市场上观察到明显的区域差异。根据中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统计,发达地区二手车贸易集中情况如表3所示。中国二手车贸易前五名地区占55.14%,前十名地区占77.02%。然而,在那些发达地区观察到轻微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前几年二手车交易的高水平已经减少了市场需求。

对于欠发达地区,观察到快速发展。即使市场占有率低,汽车市场也受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巨大的市场潜力被释放,因此二手车贸易增长非常快。

此外,二手车贸易主要在当地。2010年,本地注册二手车占总量的88.27%。这是由于跨区域交易的所有权转让和注册程序复杂,成本高。这对二手车的合理循环有显着的影响。

图9.二手车市场的品牌和年份特征

3.3采购模式改变

事实上,二手车市场的增长超过了新车销量的增长。二手车在2011年以20%的规模增长,达到430多万辆。事实上,随着这种趋势的加剧,二手车市场也将在绝对数量上超过新车市场。更具体地说,考虑到目前的趋势,预计2017年将有1900万辆二手车改装,这意味着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模式。平均而言,60%的中国汽车拥有者每三年更换汽车,比其他国家汽车市场更频繁。这种配置在高端市场更为明显。在这里,由于富人的快速变化的需求和与其业务的盈利能力密切相关的购买模式,汽车营业额特别强。几乎没有使用的汽车进入二手汽车市场,吸引新买家的过程。

此外,消费者的态度正在改变。由于仅仅是状态标志,汽车由于功能和运输的原因越来越多地被购买。此外,由于大多数人目前第一次购买汽车,他们不会愿意花费一个新的汽车上的财富。特别是当政府的政策正在帮助汽车渗透深入和蔓延到中国的农村地区和低级别城市,估计7亿人的生活和购买力弱得多。因此,二手车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可行和理想的选择。

随着二手车供给汽车市场的增加,以及中国人越来越习惯二手车购买的想法,这一部

表2.2001-2010年中国二手车市场的贸易结构.

年份

卡车

乘用车

轿车

数量

(千)

增量

(%)

比例 (%)

数量(千)

增量(%)

比例(%)

数量(千)

增量 (%)

比例 (%)

2001

84.6

22.85

22.85

83.1

53.31

22.46

139.7

45.27

37.75

2002

163.4

22.91

22.91

172.2

107.1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40714],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