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机械机电类 > 汽车服务工程 > 正文

合资企业中所有权模式的选择: 汽车行业的事件历史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12 04:08  

英语原文共 12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合资企业中所有权模式的选择: 汽车行业的事件历史分析

M. Berk Talay , S. Tamer Cavusgil

摘 要

企业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仍旧是B2B背景下的主要趋势。企业寻求合作企业来进入国外市场、整合资源、分担成本和风险,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建设协同效应。因此,已经有文献广泛研究了企业和东道国特征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然而,大多数这些研究都将全部的进入模式视为企业的可行选择,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发生。相反,公司可选的进入模式的数量很可能会受到公司资产和东道国环境的限制。于是,需要在进入模式文献中对这些偶然性,再加上每种进入模式的特质进行针对性的调查。本研究从OLI框架出发,聚焦于国际合资企业(IJVs),并分析了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对给定国家的IJV中关于控制水平(即内部化水平)的公司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权优势与控制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当东道国提供更好的区位优势时,企业倾向于选择更高的控制模式。由爱思唯尔公司发布。

关键词:合资企业;进入模式;OLI框架;事件历史分析;汽车行业

1 绪论

20世纪最后25年的社会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运作背后的基本原理。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改进,商业从业人员和学者见证了后福特主义时代的开始,这涉及到从大规模生产的规模经济和大规模整合的企业到定制化、范围经济和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的范式转变。此外,技术和政治的发展加剧了国际贸易和全球化,使世界成为一个庞大、单一、几乎无国界的市场。为了在这种情况下生存,企业必须确定好方法和适当的模式,以扩大其活动范围,跨越其母国的国界。

在拓展新的国际市场时,企业旨在获得一些在本国无法获得的机遇。它们试图利用国外市场的规模和(或)增长潜力(即寻求市场),或它们可能想获取国外相对便宜和(或)稀缺的资源(即寻求资源)。另外,较便宜的劳动力和(或)生产成本(即寻求效率)、获取知识、新的分销渠道(即寻求战略资产)也可以被列为公司进行国际化的其他收益(邓宁,1993年)。

尽管这些是国际商业(以下简称IB)文献中提出的国际化的四个主要动机,但在一群可能的国家中寻找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上述机会的市场,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但是,在决定进入哪个市场之后,公司还必须选择一种进入模式,这是“国际营销中最关键的决定之一”(特普斯特拉和萨拉提,1991年)。在选择进入模式时,公司会确定他们在该国从事业务的程度、对这些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在该市场上的成功程度(安德森和韦茨,1986年; 埃拉米利和拉奥,1993年;鲁特,1987年;特普斯特拉和萨拉提,1991年)。IB 研究人员已经定义并分析了几种进入模式,涵盖从直接出口到全资子公司(例如,阿加瓦尔和拉玛斯瓦米,1992年;安德森和加蒂尼翁,1986年;卡夫斯基,1980年;邓宁,1988年;拉克曼,2004年)。

几乎所有进入模式文献中的研究都假设所有进入模式都在企业的选择集和中(阿加瓦尔和拉玛斯瓦米,1992年;安德森和加蒂农,1986年;巴克利和卡森,1998 年;比热尔和默里, 2000;凯夫和买赫拉, 1986年;张和罗森茨韦克,2001;戈梅斯卡塞雷斯,1989 年;鲁特,1987年;拉克曼,2004年)。也就是说,假设每个公司都可以奢侈地选择任何进入模式。然而,现实中并非所有公司都有能力在全套模式中进行选择。相反,企业很有可能受到进入模式子集的限制。例如,由于法律和法规的原因,与中国的其他进入方式相比,企业往往更倾向于合资企业模式。我们认为,由于这些局限性,加上每种进入模式的特质,有必要进一步、更集中地对进入模式的文献进行研究。本研究特别关注的是国际合资企业(IJV),其定义为“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母公司部分控股的独立法律组织,其中至少一个母公司的总部位于该公司的运营国家(地区)之外的合资企业”(泽拉和纽伯里,1999年)。自1980年代以来,合资企业和其他形式的组织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罗和帕克,2004年),成为了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也因此引起IB学者们的广泛兴趣。众多研究工作集中于但不限于:企业组建合资企业的动机(奥利弗,1990年)、合资企业的优势(哈里根,1988年)、通过IJV进行组织间学习(哈梅尔,1991年)、以及合资企业形成对公司未来绩效的影响(马德哈万, 1995年;麦钱特,2004年)。尽管有经验性实例表明,成立合资企业需要面对独特的挑战以及优势和劣势,(布朗、拉格曼和韦贝克, 1989;陈和亨纳特, 2002年;康查特,1990年;弗兰科,1989年;吉伦,2003;哈里根,1988年;亨纳特,1991年;麦钱特,2005年;泽拉和纽伯里,1999年),但据我们所知,目前没有一项将IJV的形成作为国际市场进入的一种特殊模式的研究,如果有的话,还需调查不同类型的公司在国外市场所采取的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承诺的模式。

具体来说,本研究从OLI框架出发(邓宁,1993年),分析了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对公司在特定国家成立合资企业时所偏向控制水平(即内部化水平)的决定的影响。本文取用美国公司在1985年至2001年之间在汽车工业中得到的合资企业数据;并测试了企业资产实力与东道国和IJV的市场吸引力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企业如何在合资企业的不同所有权模式中进行选择。我们有很多理由关注所有权模式。首先,在文献中,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被建模为一个关于投资风险收益水平的决策(阿加瓦尔和拉玛斯瓦米,1992年;凯夫,1971年;卡夫斯基,1980年;伍德考克,比米什和牧野,1994年),而所有权模式的选择则被认为是这两个因素之间的中介表现(巴尔克玛,贝尔和彭宁斯,1996年;布劳瑟斯,2002年;布劳瑟斯,布劳瑟斯和沃纳,2000年;戈梅斯卡塞雷斯,1989年;里沃利和萨洛里奥,1996年;鲁特,1987年;伍德科克等,1994)。其次,莱克罗(1984年)强调了对相关所有权模式与合资企业形式之间关系的研究的疏忽,并把这种疏忽归因于以下假设:不同类型合资企业的控制水平差异也许难以区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进入模式时,克莱因,弗雷泽和罗斯(1990年)认为“对四个不同的选项进行分类是困难的”。

因此,本文对此类文献的贡献有三方面。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文章试图通过专研于特定的IME类型来填补国际市场进入文献(以下简称IME)的空白,所以,本文排除了普遍的假设,即每个公司都具有从所有IME类型中进行选择的能力(埃拉米利,阿加瓦尔和德夫,2002年)。第二,与其他主要针对大型跨国公司的研究不同(埃拉米利和拉奥,1993年),本研究还包括有样本中的中小型企业,以便更高效地获知企业资源的影响。第三,我们在分析中使用了面板数据,通过更精确地估计模型参数、控制遗漏变量的影响和揭示动态关系,使得能够融合企业间差异和企业内动态,并且其与横截面或时间序列数据相比具有一些优势(萧,2003年)。

本研究首先介绍了所有权模式的概念框架和相关假设的发展。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介绍了研究结果,包括对其管理和理论意义的讨论,以及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 概念框架

IB文献将进入模式定义为“用于组织和进行国际商业交易的制度安排”(安德森,1997年),而研究企业的国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一直是IB研究中广泛的现象。尽管IME文献中已存在有一些理论和概念框架来阐明影响进入模式选择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本研究的概念框架还是借鉴了在文献中得到广泛使用的邓宁(1988年)的OLI框架,以解释进入模式的前因,因为它“包含了许多影响因素,包括交易成本/内部化、所有权特定性变量和位置特定性变量”(布劳瑟斯,布劳瑟斯和沃纳,1999年)。OLI框架的三个支柱是: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与公司对资产实力的利用有关,其中可能包括知识、产品优势、规模经济和财务优势。位置优势是指劳动力的质和量、能源、原材料、经济稳定性和市场潜力,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吸引力。内部化优势与减少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相关,是公司试图建立自己的内部等级制度的结果,以减轻外部市场可能的失败后果,从而保护其在国外市场的所有权优势。关于OLI框架的假设的发展集中在所有权优势和位置优势所界定的公司特定因素和国家特定因素,而OLI框架的第三个支柱即内部化优势作为因变量涵盖在我们的分析中(即IJV中的所有权级别)。

在此类文献中,IB学者广泛研究了所有权优势和位置优势,尤其是它们的指标。在进入模式文献中经过经验测试和支持的所有权优势指标包括跨国经验、国家经验、公司规模和公司资源(阿加瓦尔和拉玛斯瓦米,1992;凯夫和梅赫拉,1986年;科古特和辛格1988年)。经过经验测试和支持的区位优势指标包括市场潜力、投资风险和文化距离(阿加瓦尔和拉马斯瓦米,1992年;凯夫和梅赫拉,1986;张和罗森茨韦克,2001年;埃拉米利和拉奥,1993年;科古特和辛格,1988年)。因此,根据以前的文献,我们可以认为所有权优势和位置优势会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

2.1所有权优势

根据邓宁(1988年)的说法,任何一家将业务扩展到国外市场的公司,与当地竞争对手相比,都会有一定的劣势,这些劣势可能包括文化障碍和对当地机构的了解有限。OLI框架认为,考虑到这些挑战,除非一家公司能在更高效、更有效的生产流程、更优质的产品和/或服务、与国际资本市场更紧密的联系等方面优于当地公司,否则该公司没有所有权优势。此外,阿加瓦尔和拉玛斯瓦米(1992年)建议“为了和东道国公司在自己的市场中竞争,公司必须拥有优越的资产和技能,这可以赚取足够高的经济租金来抵消为这些市场所提供服务的较高成本。”结合现有文献(莱克罗,1984年;麦钱特,2004年; 罗伊尔,2001年),我们通过一家公司适应东道国市场条件的能力(即营销专业知识)、开发卓越产品和服务的灵活性(即技术诀窍)及其规模来衡量其所有权优势。

在通过组建合资企业进入新市场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承担产生潜在竞争对手的风险,因为合作伙伴可能会模仿它们的技能、产品和技术,并至少在当地市场成为竞争对手。只要考虑到法人实体在跨国界强制执行合同公司方面的弱点,就有理由认为,采用更高的控制模式会给公司带来更好的收益(范德文和普尔,1989年)。在进入模式文献中,对于拥有更高技术知识和营销知识等更高所有权优势的公司,一般推荐更高的控制水平(阿加瓦尔拉马斯瓦米,1992年;康查特和昆都,1998年;麦康特,1990年;埃拉米利,阿加瓦尔和基姆,1997年;费雷格,1982年;加蒂农和安德森,1988 年;戈梅斯卡塞雷斯,1989年;潘和谢,2000年)。由于我们采用技术知识和营销知识作为所有权优势的指标,因此我们假设(图.1):

H1a:公司的技术知识与其在合资企业中的所有权水平成正比。

H1b:公司的营销知识与其在合资企业中的所有权水平成正比。

所有权模式的选择

文化差异

市场吸引力

区位优势

营销知识

公司规模

技术知识

所有权优势

图.1:所有权模式因素的概念框架。

国际扩张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本和管理资源,以便消化营销活动、实现规模经济、在某国建立一个运营中心和一个法人实体所需的高昂设置成本(胡德与杨,1979年)。将其大部分资源分配给在国外市场的投资,会急剧增加风险(加蒂尼翁和安德森,1988年)。公司规模则显示了其满足这些资源需求的潜力(巴克利和卡森,1998年)。以往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对公司实施更高所有权模式的可能性具有正向影响(阿加瓦尔和拉玛斯瓦米,1992年;康查特和昆都,1998年;康查特,1990年;戈梅斯卡塞雷斯,1989年,1990年;亨纳特,1991年;马基诺和纽伯特,2000年)。因此,我们认为(图.1):

H2:公司的规模与其在合资企业中的所有权水平成正比。

2.2区位优势

在公司决定进入特定的国外市场之前,它会采用“选择性策略”来选择最具吸引力的市场,因为这些市场更有可能产生更高的回报(阿加瓦尔和拉马斯瓦米,1992年)。在这项研究中,市场的吸引力是根据其市场潜力和与投资者公司的心理邻近来衡量的。

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市场潜力(人均GDP,增长和FDI涌入)不仅对企业选择市场本身有重要影响,而且对进入模式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阿加瓦尔和拉玛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36692],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