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机械机电类 > 车辆工程 > 正文

两轴小巴车平顺性计算及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14 10:04  

1.目的及意义

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汽车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避免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使人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或者使货物损坏的性能。保证汽车的平顺性主要是保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之内,因此平顺性主要根据乘员主观感觉得舒适性来评价,对于载货汽车还包括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它是现代高速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逐年加大,满足低碳环保以及节能要求的公共交通系统日趋完善,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可知,2018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172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小型载客汽车首次突破2亿辆。在人们追求美好物质生活的今天,汽车的平顺性问题是汽车在设计生产时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以两轴小巴为例,计算并分析其平顺性,对此类车辆及其他车辆的平顺性计算以及分析、改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国外就开始了有关汽车行驶平顺性评价标准的研究。Reiher和Meister利用振动试验初步研究了平顺性评价方法。Janeway根据他认为的舒适性主要因素制定了舒适性的评价标准。德国科学家Dickman提出了基于K系数法的评价标准。D.E.Goldman等人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在低频振动时简化人体系统为刚度、阻尼以及质量的集中体,并对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说明了这一模型在不同频率下的共振部位。1968年,Pradko等人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吸收功率法。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研究“人体承受全身振动评价指南”的制定,并于1974年公布了这一指南。这一标准给出了对人体感觉产生作用的三个振动参数,即振动频率、振动方向以及振动强度,并提出了两种评价指标,及1/3倍频带法和总加权值法,这对人体系统的振动响应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后来,由于该标准的一些不足,又先后在1978年和1985年对其做了修订和重新颁布。后来,Griffin的“总体乘坐值法”又为这一标准的重新颁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后期,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逐步推广,同时随机振动理论向汽车基本性能更深入的研究,使得车辆平顺性的理论研究有了较大发展,但是我国进入这一领域时间较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长春汽车研究所、清华大学以及其他多个相关部门率先根据国际标准ISO 2631做关于车辆平顺性领域的研究,并且在1982年制定了依据该标准的《汽车悬架系统固有频率和相对阻尼系数的测量方法》,在1985年又制定出GB4970《汽车行驶平顺性随机输入试验方法》,在1986年又完成了GB5920《汽车行驶平顺性脉冲输入试验方法》的制定,以及在1990年完成《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极限值》等的制定,这样,车辆平顺性领域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就初步形成了。目前,在我国对于汽车平顺性,主要以GB/T4970-2009为参考。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3.研究的基本内容、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3.1主要研究内容

(1)以两轴小巴为研究对象,建立两轴小巴车平顺性多自由度分析模型。

(2)根据《GBT 4970-2009 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 选定两轴小巴平顺性的评价标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