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喷头3D打印机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2020-02-10 10: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3d打印本质是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在一些应用场合中也被称作层式制造(layeredmanufacturing,lm)或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它通过液体、粉末、塑料等材料逐层累积构造三维模型。与传统的“减材加工”技术(例:模具制造技术)制造理念截然不同。传统的制造技术一般是在原材料基础上,通过车铣刨磨等工艺方法,将多余部分去除,得到零部件,进而通过焊接、拼装等装配组合技法形成最终产品,整个生产研制过程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3d打印技术的整个生产研制过程中不再需要模具和机床等设备,便可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法生成理论上可打印任何形状的产品,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产研制周期,且通过“增材加工”大大减少了材料耗材,使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因此3d打印技术受到媒体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3d打印机至问世以来,其结构经历过两次很大的革新。从以直角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为基础研发出的xyz型3d打印机到以球坐标系为基础研发出的三角洲3d打印机,坐标系应用的拓展带动了3d打印机结构技术的发展,但其核心依旧是电机的运动路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基本内容
(1)调研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了解桌面级fdm 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机械结构及其控制系统;
(2)设计多喷头3d打印固件的架构;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01—0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研究内容,并对任务书上指定的文献进行深入地分析、解读,确定相关技术路线,完成开题报告;
第04—05周:完成五千字以上的外文翻译,并确定桌面级fdm 3d打印机应用的固件,对整体框架及各部分功能有一定了解;
第06—09周:完成对桌面级fdm 3d打印机固件各部分学习,并尝试按照实际要求添加gcode代码;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黄树槐, 张祥林.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进展[j]. 中国机械工程, 1997(5):8-12.
[2] 刘光富, 李爱平. 快速成形与快速制模技术[m].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3] 吴洁.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j]. 科学技术创新,2013(26):174-174.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轻型柴油发动机使用一个单独的转矩平衡控制与单筒式压力传感器气缸IMEP估计模型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激光散射法的PM2.5在气体管道的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Android系统和MQTT协议的血氧、心电数据的 采集、传输、存储和可视化系统外文翻译资料
- 静态感应晶闸管的埋置式开关特性外文翻译资料
- 有效的可变电压线性电源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在内部聚焦激光处理来实现对III族氮化物外延蓝宝石衬底的初始翘曲度的控制外文翻译资料
- 汽车挡风玻璃雨刮系统硬件在半实物仿真中的动态建模与实验验证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舌设计外文翻译资料
- 交叉偏振外差技术测量玻璃板的折射率和厚度外文翻译资料
- 在复杂环境下的铰接式车辆精确轨迹优化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