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正文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利差?来自肯尼亚的经验证据外文翻译资料

 2023-03-15 03:03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利差?来自肯尼亚的经验证据

摘 要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分析,实证研究了肯尼亚银行业利率息差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特定因素对利差的决定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包括银行规模、以不良贷款与总贷款之比衡量的信贷风险、平均资产回报率和运营成本,这些因素都对息差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较高的银行流动性比率对利差有负向影响。平均而言,大银行比小银行有更高的利差。实体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不显著。货币政策利率的效应为正,但不显著。这些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业的结构,几家大银行控制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利率扩散,商业银行,银行业,肯尼亚

  1. 引言: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部门深化的预期收益之一是息差的缩小,即收取给借款人的利率和支付给储户的利率之间的差额。这是基于自由化可以提高金融部门的竞争和效率的基础之上。因此,广泛的存贷息差可能表明银行业效率低下或反映了金融发展水平。总的说来,在价差中嵌入了与金融中介效率、盈利能力和货币政策影响等因素有关的信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多数国家尽管已经进行了结构调整改革,仍然面临着高利率,导致该区域几个国家的利率自由化。20世纪90年代初,肯尼亚金融部门自由化,允许市场决定利率,20年后,对高利率息差的担忧继续存在,并在公共和政策论坛上引发了大量辩论。

金融部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公认的。在肯尼亚,银行部门在金融部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在调动储蓄和提供信贷方面。分析该行业的高利率息差,不仅对其本身有用,而且对理解金融中介过程和银行运作的宏观经济环境也至关重要。尽管如此,依然很少有实证研究这个问题,特别是在产业层面或银行层面对利差决定因素的调查方面。本文考察并实证研究了肯尼亚银行业利率利差的驱动因素。考虑了银行特定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实证分析基于2002-2011年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

结果表明,银行特定因素在决定银行业息差方面发挥了相对更基本的作用。这些因素包括银行规模、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和平均资产回报率。一般而言,银行规模与息差相关性较高等研究结果与银行业的结构有关,银行业的市场由几家大银行主导。本文的其余部分组织结构如下:第2节提供了关于利率息差确定的文献调查,而实证方法和在实证分析中使用的变量描述概述在第3节。第4节提供了探索性分析,然后是第5节的实证分析和结果讨论。第六节总结。

  1. 文献综述

2.1理论文献

关于利差的文献包括对利差确定和利差确定的研究。在确定息差的理论模型中,最有影响力的是Ho和Saunders(1981)的银行代理权模型,其中银行息差的大小是基于与存贷市场、对冲行为和预期效用最大化相关的不确定性来解释的。作为金融中介机构,银行被认为是风险厌恶的交易者。该模型的前提是,银行接收存款的时间间隔是随机的,而贷款的要求是随机的,这些要求必须得到满足。这种随机性,以及存款方式和客户贷款请求方式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意味着银行面临着一种库存风险,这种风险必须通过贷款和存款利率之间的息差来补偿——这就是纯息差。Ho-Saunders模型产生的息差是根据提供类似或同质贷款和存款的银行计算的,而各银行息差的差异是由于平均交易成本、利率变化、银行经理的风险承担行为和银行市场内的竞争程度。

随后的研究修改了Ho和Saunders(1981)模型中的一些假设,例如,McShane和Sharpe(1984)假设银行面临的不确定性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而不是存贷款利率。在进行存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中介时,他们假定银行在贷款和存款市场最大化预期效用和风险规避。他们定义考虑到贷款请求和存款接收的随机性以及短期利率的不确定性,作为金融中介费用的利差。然而,该研究注意到这种利率利差定义的局限性,并将其模型嵌入到更一般的利润最大化模型中。先验预期是,银行利差与市场力量、银行风险厌恶程度、利率不确定性和平均交易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在另一项研究中,Allen(1988)扩展了Ho-Saunders模型(1981),将银行视为被动的交易商,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的专家。因此,它们通过改变价格来改变对其产品(存款和贷款)的需求。贷款利率是通过折现经违约风险调整后的贷款真实价格来确定的,而存款利率是通过加价计入经违约风险调整后的存款真实价格来确定的。Allen(1988)认为,价差受到垄断权力和风险溢价的影响。在风险中立的情况下,利差最小化,因为不需要风险溢价来补偿银行存款和贷款申请的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在确定息差和利差的文献中出现了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银行规避风险的程度、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监管、银行和银行投资组合的效率。其他因素包括信贷风险、银行流动性、外资占比、银行规模,以及行业特有的或宏观的经济因素。

2.2 经验证据

一般而言,检验银行利率息差决定的实证研究使用的变量基本上分为三类:(i)个别银行特有的因素,例如经营或行政成本、不良贷款、资产回报率、资产负债表结构、非利息收入或非核心收入、银行规模、银行流动性等;(ii)特定于银行业部门/行业的因素,例如竞争程度或市场集中度,监管要求,例如法定准备金要求或受管制的最低存款利率,以及(iii)宏观经济指标,其中包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一些研究关注一类因素,而另一些研究考虑两类或全部三类因素。

然而,一些研究遵循Ho-Saunders方法,该方法涉及两个阶段的程序在实证确定利差(例如,McShane and Sharpe,1984;Zarruk and Madura,1992年;Afanasieff et al.,2002;Mannasoo, 2012)。其他研究,特别是利率利差的确定采用较为折衷的方法,主要基于单方程估计技术,通过指定一个包含各种潜在决定因素的行为模型,对利差进行建模。下面简要地讨论了之前关于利率息差的一些实证研究。

非洲以外的研究包括Brock和Franken(2003)对智利利差的研究,该研究表明,产业集中度、商业周期变量、根据利差是从资产负债表数据还是从拆解的贷款和存款数据计算的,有关利差的货币政策变量差别很大。Gambacorta(2004)在对意大利银行的研究中考虑了微观和宏观因素。考虑的变量包括:(i)存贷需求;(ii)经营成本、信贷风险和利率波动;(iii)政策利率和准备金要求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iv)行业结构。结果表明,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的银行的短期贷款利率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较小。银行规模对息差的影响不显著,而贷款利率与实际GDP和通货膨胀呈正相关。实体经济活动的增加使得原本看似不可行的项目在贴现到现在后变得有利可图。因此,经济活动的增加提高了对信贷的需求。

另一方面,实际GDP和通货膨胀的增加被发现与存款利率负相关。也就是说,当经济繁荣时,它会提高存款需求,因此银行没有提高存款利率的动机。就运营成本和信贷风险而言,由于银行试图收回成本,金融中介成本的增加导致贷款利率上升。这些成本包括评估借款人的风险状况、监测贷款提前发放的各种项目以及扩大分行网络等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的增加,会提高存贷款利率。

Demirguc-Kunt和Huizinga(1998)利用全球80个国家商业银行的跨国数据研究了利差。他们发现,银行特征、宏观经济变量、显性和隐性银行税收和存款保险监管等因素可以解释息差和银行盈利能力的差异。在控制了诸如银行活动差异、银行杠杆化程度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后,他们表明,较低的息差和利润与较大的银行资产GDP比率和较低的市场集中度有关。此外,与发展中国家的当地银行相比,外国银行的息差和利润更高,而发达国家的情况则相反。

Grenade(2007)利用年度面板数据估计了商业银行的决定因素,东加勒比货币联盟的息差。研究发现,利差会随着市场支配力、受监管的储蓄存款利率、实际GDP增长、准备金要求、拨备贷款损失和经营费用。同样,Siddiqui(2012)的一项研究基于22家银行的个别银行具体数据表明,巴基斯坦的行政成本、不良贷款率和资产回报率显著影响息差。

Afanasieff et al.(2002)运用Ho和Saunders(1981)的两步法研究了巴西的利差。与大多数以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为基础定义利差的研究不同,这些研究以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为基础定义利差。他们发现,银行规模越大,运营成本、银行杠杆率、服务收入与运营收入之比、无息存款与总运营资产之比就越大,息差就越高。然而,利差与生息资金占盈利资产的比例和银行的外资所有权负相关。

针对非洲国家的利率利差研究包括Folawewol和Tennant(2008)、Beck和Hesse(2006)、Aboagye等人(2008)、Ikhide(2009)和Ndung u和Ngugi(2000)等。Folawewol和Tennant(2008)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关注宏观经济变量,研究了33个SSA国家利率息差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利率利差受政府借款挤出效应程度、公共部门赤字、贴现率、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水平、存款准备金率、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影响。Ahokpossi(2013)对社保国的银行息差决定因素进行了更近期的研究,使用了41个社保国的456家银行作为样本。结果表明,尽管诸如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银行股本等银行特定因素很重要,但息差对经济增长并不敏感。就加纳而言,Aboagye等人(2008)发现,以下因素的增加会增加银行的净息差:市场力量、银行规模、员工成本、管理成本、银行风险厌恶程度和通胀。另一方面,银行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降低了银行的净息差。

Beck和Hesse(2006)使用乌干达银行系统的银行级数据集来研究持续高息差和利差背后的因素。虽然外国银行的息差较低,但息差与私有化、外国银行进入、市场结构和银行效率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经济关系。同样,宏观经济变量也无法解释银行利差的随时间变化。另一方面,银行层面的特征,如银行规模、运营成本和贷款组合的组成,解释了很大一部分跨银行、跨时间的利差和利润率变化。另一方面,Nampewo(2013)利用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乌干达银行业利差的决定因素,发现利率利差受到银行利率、国库券利率和不良贷款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M2/GDP比率和实际GDP对扩散有负面影响。然而,分析是在宏观层面进行的,因此掩盖了微观和银行的特殊特征

在肯尼亚,很少有研究研究利率息差的决定因素。Beck等人(2010)研究了肯尼亚金融部门的发展,特别关注稳定性、效率和外延,并使用利率息差作为金融中介效率的代表。他们的分析基于事后构建的价差,并根据管理费用、贷款损失准备和税收等一系列因素将价差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在解释肯尼亚利率利差因素的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是Ndung u和Ngugi(2000)和Ngugi(2001)。Ndung u和Ngugi(2000)推导出可能解释利差的因素,并利用1993年4月至1999年6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实证估计出利差方程,而Ngugi(2001)将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扩展到1999年12月。前者考虑的因素有存款、贷款、国库券利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他们发现,利差与存款呈正相关,而与贷款负相关。除了上述因素外,Ngugi(2001)将流动性过剩和不良贷款率作为解释变量,发现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导致息差的上升,而流动性过剩与息差负相关。两项研究均在宏观层面进行,主要关注宏观行业层面的变量。但即便如此,他们也都忽视了GDP和通胀等宏观经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1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9601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