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金融服务水平的反贫困效应及其区域性差异实证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5 04:02  

摘 要

贫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几十年来我国始终在与贫困作斗争。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国家运用金融手段扶贫取得了成果,可见金融在减缓贫困方面存在重要作用。而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其服务水平对减缓贫困所起的作用也不言而喻。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的研究成果并对有关概念进行阐述,接着分析了金融机构规模以及金融机构业务水平减缓贫困的作用机制。然后采用我国26个省农村地区2013—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以研究金融服务水平的反贫困效应及其区域性差异,研究发现:(1)金融服务水平和贫困减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金融服务渗透性的反贫困效应最强;(2)我国金融服务水平的反贫困效应存在区域性差异,且西部地区的效应最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以增强其反贫困效应,同时为解决我国区域性金融反贫困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金融服务水平;反贫困;效应分析;区域性差异

Abstract

Poverty is a major problem fac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 has been fighting against poverty for decade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have made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financial instrument, which shows that fin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s the cor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banks' service lev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lleviating poverty.

Firstly, this paper comb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laborates the related concepts. Then it analyses the mechanis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f the scale and business level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ext, it uses the panel data of rural areas in 26 province of China from 2013 to 2016,and establishes a regression model to study the Anti-poverty Effect of financial service level and its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service level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among which the Anti-poverty Effect of financial service penetration is the strongest; (2)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Anti-poverty Effect of financial service level in China, and the effect is strongest in the western reg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financial services to enhance its Anti-poverty Effect,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provide thoughts for solving the regional financial Anti-poverty problem in China.

Key word:The level of financial services;Anti-Poverty ;Effect analysis ;Regional differences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2.1国内研究现状 1

1.2.2国外研究现状 3

1.2.3综合评述 3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4

1.4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5

1.4.1创新点 5

1.4.2不足 5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分析 6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6

2.1.1贫困的含义 6

2.1.2金融服务水平的含义 6

2.2金融服务水平的反贫困作用机制 7

2.2.1金融机构规模的反贫困机制 7

2.2.2金融机构业务水平的反贫困机制 7

第3章 我国贫困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现状 9

3.1我国贫困现状 9

3.1.1贫困分布现状 9

3.1.2减贫效果现状 11

3.2金融服务水平现状 13

3.2.1各区域农村金融服务总量的现状 13

3.2.2各区域农村金融服务渗透性的现状 14

3.2.3各区域农村金融服务效率的现状 15

第4章 金融服务水平的反贫困效应实证分析 18

4.1金融服务水平和贫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18

4.1.1金融服务水平测度及指标说明 18

4.1.2贫困水平测度 18

4.2模型的构建 19

4.2.1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 19

4.2.2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选取 19

4.3变量说明 19

4.4数据来源 21

4.5实证结果分析 22

4.5.1回归结果与分析 22

4.5.2分地区回归比较 23

第5章 结论及对策 24

5.1 研究结论 24

5.2 建议及对策 24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8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在2014年年末达到了7017万人,而贫困发生率达到了7.2%;中共中央在2015年11月召开的扶贫开发会议中表示,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重要阶段,为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即 “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希望能在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末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降低至1660万人,相比2017年末减少了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也从上年的3.1%下降到1.7%。从数据看来,近年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但要想在2020年如期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任务并没有想象中简单。最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所剩时间无多;再者,现在已经到了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扶贫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帮助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实现脱贫,因此任务仍是十分艰巨的。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持脱贫攻坚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而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机构,其服务水平对减贫效果的影响不言而喻。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势必也会影响扶贫的效果。因而研究分析金融服务水平的反贫困效应及其区域性差异对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服务水平以增强其反贫困效应具有深刻意义,同时也为解决我国区域性金融反贫困问题提供了思路。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总体而言,我国学者对于金融反贫困效应的研究重点在于金融发展对于贫困减缓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两种。第一,金融发展可以通过为贫困地区提供贷款和储蓄直接作用于减缓贫困。胡宗义和罗柳丹(2016)利用我国26个省市2003—2011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小额信贷在减缓贫困方面具有显著效应,但是其降低相对贫困的效应要低于降低绝对贫困的效应[1];田银华和李晟(2014)认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于农村信贷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拉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有助于减缓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同时他们发现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效应只存在于中、西部地区[2];姚耀军和李明珠(2014)为了验证贫困人口是否可以从金融发展中直接获益,在控制了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减缓贫困的间接效应后,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依旧可以通过私营部门的信贷增长以及货币化进程直接使贫困人口获益[3];陈银娥(2012)通过普通的 OLS 对河南省民权县的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发现小额贷款额度每增加 1% 会导致贫困农民收入增长约 2. 6% ,因而得出结论,我国微型金融贫困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有直接作用,但效果不显著[4];冯红艳(2013)用数据模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贫困地区农村进行研究,从农户贷款的角度分析得出,金融发展通过农户贷款额和获得贷款的农户数对贫困减少产生直接影响[5]。第二,金融发展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改善收入分配对减缓贫困产生间接影响。陈银娥和张德伟(2018)采用湖南省51个贫困县的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县域金融、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这三者影响多维贫困减缓的路径,最终发现县域金融发展对多维贫困减缓不仅具有直接作用还具有间接作用[6];鲁小楠(2015)利用2000—2013 年湖北省17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作用路径,即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有利于减缓贫困,但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均不仅仅会削弱金融发展减贫的间接作用,而且其通过阻碍经济增长进一步削弱了这种作用[7];胡德宝和苏基溶(2017)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金融发展对贫困家庭收入和收入分配的影响上,认为金融发展提高了低收入者和小型企业等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最终导致贫困人口的收入上升,从而收入分配差距缩小[8]

另外,还有些学者从其他角度研究了金融与贫困之间的关系。汪海东(2013)等详细阐释了贫困的定义与类型,总结了学者们对贫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提出金融服务不充分导致的金融脱离于实体经济以及导致社会不稳定是造成社会贫困的重要因素[9];胡卫东(2011)指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正规金融极度缺乏内生性,即农村正规金融的服务供给脱离了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从而金融服务得不到发展,很难发挥减贫作用,而非正规金融虽然具有很强的内生性和活力,但是由于各种制约也难以发挥减贫作用[10];刘华珂(2018)利用中国省级层面数据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普惠金融能够为贫困群体进行资金借贷,增加他们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农村贫困的减缓,分区域来看,普惠金融的减贫作用存在着区域性差异[11];孙硕(2016)选取出9个普惠金融指标对实际人均GDP增长率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出其相关性较高,在此基础上,利用OLS模型对以经济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各指标对其的影响作用[12];吕勇斌和赵培培(2014)的研究发现农村地区的金融规模有利于减缓贫困,但是农村地区的金融效率却对缓解贫困有负向作用[13];吕勇斌和肖凡(2018)为了检验金融包容对贫困减缓的影响,采用空间分析工具得出金融包容、贫困减缓这二者之间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并且通过对我国县域金融包容水平与贫困水平的研究发现,二者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低—低”、“高—高”的集聚特征[14];刑波(2017)根据西部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金融结构、中小企业和反贫困效应这三者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银行金融中介尤其是中小银行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市场中所占有的地位越重要,该地区的中小企业所能发挥的反贫困作用就会越大[15]

1.2.2国外研究现状

Dollar和Kraay(2002)认为金融发展通过“涓流效应”,即经济增长的好处从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自动渗透,从而减缓贫困[19];Burgess 等(2003) 对印度农村分行扩张计划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数量每增加 1%,农村地区的贫困发生率就会减少 0. 34%[20];Claessens和Feijen(2006)认为金融服务例如储蓄服务等可以在家庭和企业面对经济冲击时发挥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其陷入贫困的风险[21];Jeanneney 等( 2011)利用发展中国家 1966—2000 年的相关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对减缓贫困的作用,发现金融发展是通过分配效应对减少贫困产生直接作用的,即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交易并且为贫困人口提供储蓄的机会[22]

1.2.3综合评述

近年来,部分国家利用金融手段改善贫困现状的事实使得金融发展对于减缓贫困的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大多数学者主从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途径出发,研究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作用机制,而且主要侧重于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间接作用,即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来促进贫困减缓。另外,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家整体,对于区域性金融反贫困问题的研究很少。本文则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金融服务水平的反贫困效应,并且分区域研究了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反贫困效应的差异,将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直接作用和区域性金融反贫困问题结合起来,细化并深入地研究了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直接影响,同时希望为我国区域性金融反贫困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始终致力于减缓贫困,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当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要完成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的既定目标并没有想象中简单,因此减贫的任务依旧十分艰巨。

本文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起来,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由于我国的贫困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农村地区,选取2013-2016年我国26个省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测度贫困水平并作为因变量,以金融服务水平的不同维度和其他影响贫困水平的因素为解释变量,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对其进行效应分析,并分区域探究我国不同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反贫困效应的区域性差异,最终对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以增强其反贫困效应及减缓其区域性差异提出相应建议及对策。

第一部分,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分析。这部分首先对贫困、金融服务水平等概念进行阐述,为后续的研究分析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接着分析金融机构规模以及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业务水平减缓贫困的作用机制。

第二部分,我国贫困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现状。首先从我国的贫困分布及减贫效果对我国的贫困现状进行简要说明,然后从金融服务的总量、金融服务的渗透性和金融服务的效率三个方面,分区域研究我国金融服务水平的现状。

第三部分,金融服务水平的反贫困效应实证分析。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金融服务水平和贫困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建立合适的计量模型,并采用我国26个省农村居民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软件对金融服务水平和贫困水平进行效应分析。

第四部分,结论及对策。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最终对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以增强其反贫困效应及减缓其区域性差异提出相应建议及对策。

1.3.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方面首先简要阐述了贫困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概念以及金融服务水平减缓贫困的作用机制,然后对我国的贫困现状和金融服务水平现状进行介绍,接着运用计量软件STATA进行实证分析,利用我国2013-2016年26个省农村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金融服务水平的反贫困效应以及东、中、西部不同区域间金融服务水平反贫困效应之间的差异。

1.4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创新点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目前相关研究在于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而且侧重于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间接作用,并且对于区域性金融反贫困问题的研究很少。本文则研究金融发展的直接效应,即金融服务对于贫困的减缓效应,同时分区域研究了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反贫困的现状及其区域性差异,细化并深入地研究了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效应。

1.4.2不足

由于农村信用社存贷款额数据的可得性,截面个体是剔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藏、台湾、香港和澳门在外的其余26个省。再者,贫困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范围较宽,且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去定义和度量,金融服务方面的相关数据仍然很少。由于贫困人口基本分布于农村地区,所以本文作者认为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与贫困减缓的相关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意义,但这就更加加大了收集数据的难度,因而衡量的指标是一些具有替代性的指标,实证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贫困的含义

一直以来,贫困都是各个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点。不同的学者对于贫困有不同的认知与见解,而且贫困的含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而发生变化,因而对于贫困一直也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

在一些比较早期的研究中,一些经济学家以缺乏为立足点,认为贫困是缺乏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联合国在1997年提出“人类贫困”一词,认为贫困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收入水平,还应包含了人类生活生存的各个方面的缺乏,比如人所拥有的生存能力、权力、获取的知识、尊严等等。这种定义其实更像是一种多维的贫困。阿玛蒂亚·森(2003)则从能力和权利的角度,认为真正的贫困不是简单的收入低下、物资匮乏,更重要的是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能力和权利的缺失[18]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