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政府机制创新中的金融资源共享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0 04:04  

文 献 综 述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的到来对金融资源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经济起飞阶段,金融资源甚至是第一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不仅表现在可以利用其特殊的联合功能发挥推动力的作用,而且,对区域经济结构具有显著的调整作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金融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资源总体规模和实力明显扩大,金融结构和融资方式逐步优化,金融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金融发展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日益改善。

一、实现金融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金融业仍存在落后于实体经济、金融资源总体规模偏小、金融资源供给小于金融资源需求、金融资源配置地域不均衡、大小企业不均衡,金融资源品牌缺失、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

就我国而言,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金融资源分散的问题已存在很久。 ”一行三会”的组织构架、”四龙治水”的局面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的相对独立环境,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的金融系统相互分割(衷新如,2005)。有关金融资源共享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可实施性,各金融机构金融统计信息系统的不一致性(武汉金融,2005)。各金融机构的会计制度不统一是金融资源共享的又一大挑战(赵欣,2012)。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带来很多弊端,不仅金融数据得不到满足,而且透明度不高,公众获取性缺失会严重影响我国金融业的形象,对金融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金融资源整合作为金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金融资源整合,就是以金融产品或服务创新作为突破口,对区域金融资源进行战略性重组或结构性改造,以达到效率最大化。

二、实现金融资源共享的意义

金融资源整合,就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优化金融投资环境,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增加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其带来两种效应,即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规模效应又称规模经济,即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但是规模过大可能产生信息传递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管理官僚化等弊端,反而产生”规模不经济”。规模效应是一个经济学上研究的课题,即生产要达到或超过盈亏平衡点,即规模效益。银行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更能体现其规模效应的优势。大的银行在市场中往往更具有竞争优势,且更具有抗风险的能力。银行的整合重组,银行金融资源的共享,从这一层面上讲是最简单的达到扩大经营规模目标的方式之一,能迅速体会到规模经营所带来的经营绩效的增加。

协同效应可分外部和内部两种情况,外部协同是指一个集群中的企业由于相互协作共享业务行为和特定资源,因而比只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具有更高的赢利能力;内部协同则是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