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CDS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传染机制毕业论文

 2022-02-25 09:02  

论文总字数:26912字

摘 要

信用违约互换(CDS)自诞生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其市场规模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发展到了顶峰。作为一种可以转移、规避信用风险的重要信用衍生品,是一种重要的CRT(Credit Risk Transfer)工具,始终扮演着风险转移的重要角色,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范围相当之广泛,是全球场外交易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的信用衍生产品。金融危机之后,CDS的市场规模大幅收缩,在引入了新的监管机制后,全球的CDS进入了一个稳健的发展轨道。我国银行间市场商协会则分别在2010年10月以及2016年9月出台、创新了中国版的CDS,是CDS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除了可以实现风险的转移、分散之外,CDS同样为信用风险的聚集与传染创造了条件,CDS交易能够使得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水平升高。本文针对CDS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究,通过研究CRT市场以及信贷市场上信用风险的传染机制,推演到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传染机制。在分别基于企业和银行两个视角探究了信用风险的传染机制之后,总结归纳出引发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的四个主要的潜在因素,并以此为基础,从微观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性、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交易者心理行为特征以及交易渠道五个不同的角度对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传染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我国CDS市场发展以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风险传染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传染机制

The infection mechanism of counterparty credit risk of CDS

Abstract

CDS has been in existence for more than 20 years since its birth,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CDS global market size was at its development peak. As an important derivative of credit risk, and an important kind of CRT instruments, it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isk transfer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redit derivatives in the global over-the-counter market.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CDS market size reduced drastically,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regulatory mechanism, the global CDS step into a stable development track. Chinese inter-bank market business associations respectively introduced and reforme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DS in October 2010 and September 2016, which is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CDS.

In addition to the transfer and scatter of risk, CDS also creates the conditions for credit risk to gather together, which increase the level of credit risk among the financial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DS, 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study of infection mechanism of credit risk in the CRT market and credit market, and then analyze the credit mechanism of CDS counterparty credit risk.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redit risk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bank,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four major potential infectious factors in CDS counterparty credit risk transmission. And based on this, the credit risk of CDS counterparty is explored from fiv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financial supervision, financial innovation, trader’s behavior and transaction channel.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DS market and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n China.

Key words:Credit default swaps; Credit risk contagion; Counterparty credit risk;

Infection mechanism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手段 2

1.2.1研究思路 2

1.2.2研究手段 3

1.3创新点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

2.1对信用违约互换的研究 4

2.2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研究 5

2.3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的研究 5

第三章 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传染机制中相关概念界定 7

3.1信用违约互换概述 7

3.1.1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义 7

3.1.2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历程 7

3.1.3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与计量 8

3.2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类型及功能 9

3.2.1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类型 9

3.2.2信用违约互换的功能 10

3.2.3信用违约互换的缺陷 10

3.3中国版CDS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1

3.3.1中国现存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 11

3.3.2 CDS发展的机遇 12

3.3.3 CDS发展面临的挑战 13

3.4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有关概述 13

3.4.1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基础概念 13

3.4.2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特有性质 13

3.4.3交易对手风险的类别 14

3.4.5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 14

第四章 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机制分析 15

4.1信贷市场上信用风险的传染机制——基于企业视角 15

4.2 CRT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传染机制——基于银行视角 15

4.2.1 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特征 15

4.2.2 CRT市场上信用风险传染机制 16

4.3 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潜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8

4.3.1交易风险 18

4.3.2操作风险 18

4.3.3流动性风险 19

4.3.4道德风险 19

4.4 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传染机制 19

4.4.1以次贷危机看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传染 19

4.4.2 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的五大机制 21

第五章 结论 24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的信用市场迅速崛起,给众多交易可者以获取高收益率的另一方面也积聚出较高的风险水平,交易者希望可以更好的规划信用风险的治理工作,因此世界范围内呼吁CRM(Credit Risk Management)工具的交易者急速增多。而新巴塞尔协议的信用风险管理和最低资本充足率的两大支柱,也使得银行对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诉求上升,以信用违约互换为代表的衍生品由此诞生。信用衍生品市场自2000年起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安然事件和世界通讯公司危机使CDS名声大噪,其风险规避的功能使投资者对其偏爱有加。2000-2007年间,CDS规模保持着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产品形式不断创新,参照资产也不再局限于贷款、债券等基础资产,而是扩展到了资产证券化产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资料统计,CDS发展最为鼎盛的一年(2007)的市场规模远远超过当年全世界GDP的数值。但值得注意的是,CDS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累积了大量的风险。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于全球CDS市场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仅当年一年,全球CDS规模下降了近2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人们重新审视了信用违约互换的风险性,并且对其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自2008年至今,虽然CDS的规模不如往昔,市场规模出现了较大的回落,但CDS仍处于不断的发展中,是场外衍生品交易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2016年9月23日,我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原有CRM工具的基础之上,重新梳理了我国CRM工具的体系和规则,创造了新一代的中国版CDS,包括CDS和CLN两种,是CDS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尽管监管部门对于CDS的信用风险加以防范,但是CDS对于信用风险的传染的促进作用仍然不容小觑。源于全世界CDS领域的迅速扩张的缘故,交易者的分布构成愈加复杂,交易者数量不断增加,领域范围内的情况复杂化,许多表面上没有关联的行业通过进行CDS交易被联系在一起,互相持有对方的风险暴露,成为信用风险的“传递人”。银行通过CDS交易,能够有效地实现自身信用风险的分散与规避,减少了银行系统的风险暴露敞口,如2001年的安然事件和世界通讯公司危机,花旗和摩根大通正是运用CDS交易成功转移了风险;但另一方面来说,银行实现信用风险规避的同时,也使得系统内更多的交易者传染上了信用风险,成为了“携带者”,信用风险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银行体系,而是扩散至整个市场,这无疑使得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暴露增加,风险水平提高,不利于维持金融体系的平和与稳定。同时,CDS交易不只局限于两名参与者,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与不同的交易对手进行连续的CDS交易,将信用风险转移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众多的市场参与者被联结在同一个交易网络上,这也导致了信用风险传染范围的深化和广化,一旦出现违约现象,会对金融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巨大的危害。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691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