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论互联网背景下的普惠金融与数字鸿沟开题报告

 2020-08-20 08: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研究目的与意义:

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主要理念在于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机会的权利。只有每个人拥有金融服务的机会,才能让每个人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普惠金融对于增强金融包容性、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而数字技术的进步开辟了一个新的扩张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数字技术在金融业的运用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一是实现了跨时间、跨空间的金融服务的供给。二是有效地降低成本。三是收集并处理海量信用信息,有助于评价借款人信用状况,防范信用风险。四是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

2016年,中国担任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数字普惠金融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数字金融具备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在普惠金融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数字技术的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但也带来了“数字鸿沟”:一些弱势群体缺乏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在金融数字化的时代与主流社会差距反而会拉大。本篇论文将会讨论研究结合我国现状如何防范,缩小数字鸿沟,以及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篇论文将会通过分析参考肯尼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实例,以及其他参考文献的数据观点,讨论研究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意义,数字技术对普惠金融的正向作用和负面作用,影响数字鸿沟的因素,以及我国如何防范数字鸿沟的措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的建议。

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6-8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的研究方法,确定方

案并完成开题报告。

第9-11周:对相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完成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邱泽奇,张樹沁,刘世定,许英康,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10期
2 徐会军,利用互联网金融助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金融理论与实践[J],2014年04期
3刘彤彤,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4. 赫国胜,柳如眉,人口老龄化、数字鸿沟与金融互联网[J],南方金融,2015年11期
5. 晏海运,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2013
6.谢东,从我国互联网调查解读数字鸿沟问题[J],图书与情报,2008年02期
7.王莉,互联网金融的“长尾”[J],中国外汇,2016年06期
8.胡鞍钢,王蔚,周绍杰,鲁钰锋,中国开创“新经济”——从缩小“数字鸿沟”到收获“数字红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9.西桂权,我国数字鸿沟与经济鸿沟之间关系的研究 [M]北京邮电大学,2013
10.刘迅,我国“数字鸿沟”的比较分析及战略研究[M],武汉大学,2004
11.Susan Johnson ,From Microfinance to Inclusive Financial Markets[M]: The Challenge of Social Regulation,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13
12.Susan Johnson,Steven Arnold,Inclusive Financial Markets:Is Transformation Under Way in Kenya?[M] 2012
13.Xiao shan du,Inclusive Finance’s Internal Need:Serving Vulnerable People.[M]Strategic Change,2017
14. Ashley D. Lloyd,Mario Antonioletti,Terence M. Sloan,Able but not willing? Exploring divides in digital versus physical payment use in China, [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mp; People,2016
15. 陆凤芝,黄永兴,徐鹏,中国普惠金融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7年01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