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2020-05-21 10:05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问题和困难。作为区域经济,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区际竞争中,正确分析面临的环境制约因素,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确保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国外关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60年代。鲍尔丁将系统方法应用于环境与经济相关性的分析,提出福利型的经济发展,即”宇宙飞船理论”,利用循环型的经济体系代替原有的线性生产模式(Boulding K E,1966)。

国外针对Ec-Re-En协调问题的理论模型研究主要分为两类: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古典增长模型以Solow、Stiglitz(1974)等为代表,用古典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的最优开采、利用路径进行分析,认为初始的资源存量不是关键因素,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20世纪80年代,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引入了环境污染,试图研究自然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Gradus和Smuklers,1993;Stokey,1998)。

国外关于Ec-Re-En的协调评价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有:(1)投入产出模型: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经济和环境的相关性(Cunmber J.H., 1966; Daly H.E., 1968),在模型中考虑污染物的影响,开创了环境与经济研究的新领域。(2)EKC模型:Grossman、Krueger(1990)首次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呈现先下降再改善的特征。随后许多学者开始用统计数据对EKC曲线进行实证检验。(3)综合评价模型:由于环境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单一方法难以有效分析,故此,许多学者用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等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评对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当环境污染变成全球性问题时,人们普遍意识到污染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不再是某个区域或者国家的问题,而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指出”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与发展的根本原则,把环境与人类发展切实结合起来。1992年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中,提出了”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的口号,将环境与人类发展摆上了议程,体现了对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2002年,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会议提出为了确定真正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需要在经济增长和公平、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社会发展三个关键领域统筹行动,再次将可持续发展研究变成了环境资源经济研究的热点。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研究主要限于定性研究,集中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模式等。如王萍( 2002) 从人口素质,自然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三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构想。孙宁华、洪银兴( 2001)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建立在产业优胜劣汰和更新换代基础上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