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外包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5 08:02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贸易壁垒的减弱,国际分工开始呈现出一种新的模式,由最初的产业间的分工转变为产品内的分工—全球价值链(GVC)分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众多企业也踊跃融入了这类全新的国际分工模式。但是,由于缺乏过硬的核心技术与品牌,中国主要处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外包环节。本文主要从制造业出发,通过出口上游度具体分析制造业参加GVC外包环节对其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再建立计量模型从优化其产业结构的不同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进一步改善国际分工地位和实现更大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外包如何优化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上,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对承接外包优化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外包;制造业;产业结构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weaken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arriers,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begins to present a new model, from the initial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industries to the division of labor within the product - the Global Value Chain (GVC) division. China, 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many of its companie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to this new model of division.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core technologies and brands, China mainly lies in the labor-intensive parts through outsourcing. The paper first analyzed the outsourcing’s contribution to the upgrade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ructure by upstreamness index; Then set up an econometric model to analyze different factors attached to the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Finally, put forward correlativ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achieve greater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focus on how outsourcing optimiz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use the knowledge of econometric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from undertaking outsourcing that upgrad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ructure.

Keywords: Global Value Cha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Outsourc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dustrial structure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述评 1

1.3研究方法和思路 2

第2章 关于全球价值链及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综述 3

2.1全球价值链及其分工的理论产生 3

2.1.1全球价值链、外包及产业结构的概念 3

2.1.2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 3

2.2 国际贸易相关概念及理论 4

第3章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所处地位及其改变 5

3.1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所处现状分析 5

3.2方法与数据分析 5

3.2.1出口上游度的计算原理 6

3.2.2基于出口上游度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和产业结构的分析 6

第4章 全球价值链中的外包活动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10

4.1计量模型的构建 10

4.2自变量数据说明 11

4.2.1商品贸易总额EXPt 11

4.2.2制造业就业人数LOBORt 11

4.2.3制造业技术指标TECHt 12

4.3计量结果分析 12

4.3.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12

4.3.2逐步回归模型的构建 14

4.3.3逐步向前回归结果分析 14

4.3.4计量模型的综合分析 15

4.3.5外包优化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具体分析 16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18

5.1结论 18

5.1.1外包优化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 18

5.1.2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虽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较大 18

5.2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建议 18

5.2.1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增加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和广度 18

5.2.2完善企业内机制,为技术创新做好充分的准备 19

5.2.3政府加大研发的投入,加速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19

5.2.4降低关税壁垒,加大高质量制造业产品的进口 19

5.2.5加强制造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实现技术合作共赢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加深和对外投资环境的开放,国际分工格局实现了由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的迅速转变。国际分工的演变和转型使全球生产网络和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了新的生产结构——全球价值链(GVC)。GVC活动是指其主体(一般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以比较优势为依据,寻找具有要素禀赋优势的目标企业参与产品生产活动,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有效配置,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作为GVC活动的被动参与者,中国制造业企业主要参与国际分工中的外包环节即生产、加工、组装等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制造的低端生产活动,借此获取微薄的利润,并长期被限制在GVC的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十分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常认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GVC活动密集进入中国高资本、高技术制造产业有益于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且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正向技术外溢效应、加工贸易剧增带来的资本存量增长以及相关正向就业效应等均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但技术的外溢仅仅只是促进技术增长的小部分,若制造业技术水平需要达到质的提升,则应该在学习的基础上研发出属于本国的技术。同时,外包产生的就业效应主要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对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比较微弱。因此,针对中国制造业嵌入GVC的低端生产环节对其产业结构的提升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中国制造业充分认识到参加外包环节对其产业结构的有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利用参与GVC外包活动的机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

1.2国内外研究述评

自全球价值链兴起以来,很多学者就把眼光放在了外包环节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上,并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自己的研究和分析。

李玮(2017)对全球价值链理论给了具体的定义,并重点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问题。Anstrãs、Fally等(2012)最早提出了上游度(出口上游度和行业上游度)的概念以及多种具体计算方法。何祚宇和代谦(2016)将上游度的计算与全球价值链联系起来,分析了中国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和产业结构,得出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上游位置的结论。张为付和戴翔(2017)通过建立模型计算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出口上游度和行业上游度并与全球的平均值相对比分析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以及地位的改变,并得出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总体呈改善趋势,制造业的地位长期稳定于中低端水平,而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却不容乐观。卢仁祥(2014)分别具体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就业效应的经济原理和传导机制并对其做了相关的实证分析,最后得出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国内就业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但这种就业效应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服装、家具等一些传统的优势行业。王淇(2016)和车平(2017)则是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改善地位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等。王淇(2016)重点探究了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的问题,文中先阐述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后提出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产业升级的三种战略选择并表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升级,重点在于构建中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车平(2017)认为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改善国分工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并提出了实现中国产业转型的对策。

从上述学者的研究来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度量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参与价值链对中国产业结构或就业的影响、如何利用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和实现产业升级等问题上,并未针对参与全球价值链如何优化具体产业进行详细的研究。因此,本文从制造业出发,将研究重点放在承接外包究竟通过哪些因素优化其产业结构的问题上,并从数学和理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3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外包活动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研究的方法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先利用现有的研究基础挑选出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来源于外包活动的相关因素并构建相关的计量模型提供数学角度的支撑,再根据过往的学者的相关研究和理论知识对外包活动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路径和方式进行详尽的多维度的分析。

本文首先根据2000-2014年的制造业出口上游度的数据及其世界排名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详尽的动态分析;再通过构建以出口上游度排名为被解释变量的相关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因素进行数学证明,并分别根据计量结果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外包活动如何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产生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的具体结论,同时为中国如何最大化利用外包带来的有利因素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出相关建议。

第2章 关于全球价值链及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综述

2.1全球价值链及其分工的理论产生

2.1.1全球价值链、外包及产业结构的概念

1985年,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外部价值链条。2001年,格里芬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并对国际分工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此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其进行了权威性的定义:全球价值链 ( Global Value Chains,GVC) 是指连接全部价值增值过程(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回收等)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等一系列过程[1]

外包(outsoucring)是于1980年兴起的流行用语,主要是指将非核心业务分配给其专门运营该业务的外间第三者。近年来,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兴起,外包开始应用于国家间的产品生产合作即离岸外包(以下简称外包)开始兴起。外包主要通过服务业外包和制造业外包两种方式活跃于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环节,其因能充分实现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而被广泛应用。制造业外包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全球范围内的分配,在某产品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将低价值创造的加工、组装等环节外包给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国外企业。

中国主要分为三大产业,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工业中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而产业结构则是指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慢慢的发生变化,例如服务业占比逐渐上升。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从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飞跃,本文中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指的是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上升、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结构的升级。

2.1.2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

分工的概念最早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他认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提升,以及在运用劳动当中表现出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几乎都是分工的结果[2]。”分工的经济学地位在现代经济学中被杨小凯重塑,他将古典贸易理论、企业理论、宏观经济学理论等集合起来,以分工为核心重新对经济学进行了解释[2]。20世纪末,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的催化下,全球价值链和产品内国际分工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全球价值链逐渐被看作是一个垂直型分工和水平型分工相结合的全球生产网络,其分工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利益驱动。“微笑曲线”可以很好地反映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分别是研发和销售两个高价值创造的环节,均由同一个企业即发包企业所占据,底端的是价值创造较低的中间环节即——加工、组装等生产活动,主要由承包企业承担,中国制造业正是处于“微笑曲线”底端。

2.2 国际贸易相关概念及理论

中国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外包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生产,也可以称之为制造业产品的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3]

国际贸易中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即H-O理论是中国制造业能够成为外包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的重要原因。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国际贸易的产生源于国与国之间的绝对成本差异,若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产品上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则可以是出口该产品给其它国家,反之则进口。要素禀赋理论主要阐述了不同国家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等)密集度不一样,各国应该出口其生产要素充裕的产品即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中国制造业正是因为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优势而成为制造业最大的承包国之一。

第3章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所处地位及其改变

3.1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所处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日趋加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把失去比较优势的低价值创造的生产加工环节通过外包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重组到发展中国家,而中国作为具有强要素禀赋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吸引了众多外包活动和对外直接投资,商品贸易进出口额大量增加,成为全球价值链中重要的一部分[4]

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价值创造环节。中国由于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被跨国公司嵌入到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获利微薄,处于从属、被统治的地位,而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支持、雄厚的资本占据了附加值高的生产环节,如研发、开发、销售、服务等[4]。总的来说,发达国家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占据着产品研发和销售环节,并通过外包活动将生产加工的中间环节分配给具有低成本优势的他国企业,借此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获取高额利润。而被限制于“微笑曲线”底端的诸多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主要从事生产加工等低利润工作,同时还面对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此外,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当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跨国公司以其垄断优势加强对全球价值链和产品核心技术的控制,增大市场份额,严格把控技术的保密性,严重影响中国向高附加值生产环节的转移[4]。另一方面,中国自身也面临着人才缺乏、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环境封闭等问题的影响,制约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能力的提升[5]。因此,中国目前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仍然处于被支配的不利地位,同时还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阻力和困境。

虽然中国制造业被一些技术和资金上的障碍制约在了全球价值链的上游,但是随着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的加深,其商品贸易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国际贸易顺差优势明显增大,技术障碍也在外包活动的溢出效应中得到了改善。在此基础上,其国际分工的地位得到了实质上的改善,进而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