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04:04  

1.目的及意义

在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为了争取更低成本的生产与更广阔市场的寻求,国际分工在国际间逐渐普及深化,而与之相随的产业内贸易在各个产业中越来越频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的主要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向出口结构多样化转变,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发展非常迅速。单从量上面来看,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长很快,贸易量和贸易额逐年增加,但是在技术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贸易结构水平依然较低,因此能从中获取的利益也远远小于其他发达国家。

在互联网技术通行全球的背景下,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对一国的即期与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技术产业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我国高技术产业有着庞大的贸易规模和贸易出口,但各个产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自主技术较弱,对进口依赖较大。

该课题通过GL和B指数等数据分析,来计算分析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程度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各因素如GDP、人均收入水平等对其的影响作用,分析未来几年时间内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一些建议,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贸易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国际分工水平也能有所提高。

自全球化以来,随着跨国企业国际分工程度逐渐加深,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内贸易都作出了思考与分析。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对同类产品既有进口又有出口,国际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的贸易行为,现有文献已对此做了很多研究。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Verdoom(1960),通过考察“比荷卢经济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他提出了产业内贸易的概念。1975年,Grubel 和 Lloyd在《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国际贸易理论及测度》提出了当今被广泛使用的产业内贸易测量分析指数———G-L指数并解释了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克鲁格曼利用垄断竞争模型分析规模经济和产业内部的贸易行为,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和产品内贸易的行为。Falvey(1981)即使不存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产业内贸易仍有可能发生。国内的研究者在相当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情况研究如下:柴华(2005)引用大企业和外资两个因素,分析证明这两者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刘芹(2006)利用数据分析认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据中美产业内贸易的主导地位,认为提升中美贸易水平,发展高层次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中国提高竞争力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牟子颖(2012)利用七种主要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数据对比,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仍停留在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方面,凌冬梅(2006)通过国别分析和跨产业分析,发现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产业内贸易存在很大差异,高新技术产业内各个领域之间产业内贸易差异也不小。孙亚君(2016)对九大类高新技术产品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尚不稳定,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调整成本较小,并且有较大的优势。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根据研究需要,该课题需使用GL指数、B指数、HIT和VIIT分析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程度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究影响其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因素并得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要先筛选数据,按年份选择合适的高新技术产业类别最新数据,现在总体上分析总量的变化,再利用指数测算分析具体产业内贸易变化。G -L 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最早是由 Grubel 和 Lloyd 提出,用于计算静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方式,其计算公式为:

Xi表示出口总额,Mi表示进口总额,0≤IIT≤1,若 Xi=Mi,则 IIT=1,即所有贸易 均为产业内贸易;若 Xi=0或 Mi=0,即表示所有贸易均 为产业间贸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