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03:04  

1.目的及意义

1、目的及意义

论文选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研究

目的及意义

(1)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中国也应在加快对外开放的脚步,与其他国家一起抢占世界市场,共同分享全球的资源,交流学习先进的技术。外资的大量引进成功的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技术的进步与就业水平的提升,但通过“引进来”方式获得的技术大多在国外属于已经处于较为成熟且将要被取代低位,导致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较低,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长此以往我国将被其他国家取代,因而要我国要主动寻求技术的进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实现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改变我国企业以往被动的情况,随着我国鼓励企业“走出去”政策的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导致的逆向技术溢出将为我国整体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因而在知识技术越发重要的今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能为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更好的实现技术的升级。

本文分析了大量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走出去”的相关研究,归纳了众多学者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阐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技术逆向溢出效应,此外还从不同方面概括了影响企业吸收海外先进技术的因素,为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带来新的分析视角。在现实方面,本文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因而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一些借鉴,为政府、企业能够更为有效的利用逆向技术外溢这一效应促进我国技术的进步。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为OFDI)是指的一国的企业或者集体等对外投资者将自身的资金、原材料等实物资本或者技术、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投放到东道国的企业,并且是以控制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行为。对外直接投资是资本在全球经济中运行的最高级形式,具有跨国性、获益性、控制性等基本特点。其中具体投资类型又可细分为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投资,贸易类的投资、援建项目的投资、辅助支持类的投资等类型。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势必将会涉及到两国技术的交流,即技术溢出与逆向技术溢出,两者都属于非自愿、无报酬的技术转移活动,技术溢出是指技术发达的母国的技术正向转移到东道国;与之相反,逆向技术溢出则是指技术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国家的企业向技术经济发达的国家投资过程中,技术从东道国转向母国的技术转移。

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使得本国的资本等要素的流出的过程中,会逐步影响国内产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再加上国内外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频繁交流,都会促使母国国内科技研发能力、劳动力结构等改变。相关的理论有技术进步效应理论,通过在海外的投资掌握东道国的先进的技术,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例如发展中国家投资发达国家,或投资技术进而实现乘数效应,实现企业的技术进步。另外还有出口效应理论,一方面投资国在东道国建厂等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会造成东道国一部分市场被替代,即为出口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在东道国建厂会导致与所投资部门相关的其他行业的出口,这就是出口互补效应。除此之外还有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理论,即科技欠发达的国家在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投资时,借助模仿、合作等方式获得东道国先进的技术经验,进而在投资母国的企业内部以及企业间进行横向、纵向的传导,最终实现行业的进步甚至投资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的高端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认识到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的重要作用,因而各国政府开始鼓励支持对外直接投资,此外众多的学者也开始对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展开广泛的研究。在理论方面,Wesson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原因主要是出于战略性的资产寻求。Markusen认为发展中国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可以获取到先进的知识技术。学者黄韬与吴彬的“二阶段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分为两个阶段,在初期主要是为了获取经验,后期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投资的目的才转到获得利润。相似的还有冼国明与杨锐学者的“技术积累与竞争策略模型”,也指出直接投资是为了学习技术以及经验,当双方的技术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后才转化为战略投资。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方面,学者们大多认可支持“MAL三优势说”即在同时具备市场、技术吸收、技术要素区位的优势时才能进行直接投资。关于逆向技术溢出的原因,研究学者的观点较为一致,学者何元庆认为逆向技术溢出的途径有吸收研发要素、并购以及反馈技术研究成果三种。在他的基础上邹玉娟支出逆向溢出要经历两个阶段,东道国的技术首先转移到母公司,进而沿着全球价值链的传导影响前向、后向的企业。而温小杰则从企业技术差距的角度分析了劳动边际产出不同,进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学者白洁在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上,提出技术是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界定了对外直接投资及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然后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现状进行了分析,最终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宏观经济效应的经济增长效应,从刺激经济增长、促进贸易、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效应等维度给出针对性建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我国的宏观经济良性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本文结构框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绪论:介绍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及给出相关建议,从而更为有效的利用逆向技术外溢这一效应促进我国技术的进步。

2.文献综述: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结论建议,从而进行差异化给出针对性建议。

3.现状分析: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从不同维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

4.应对建议:最终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从刺激经济增长、促进贸易、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效应等维度给出针对性建议。

5.总结:对论文内容进行概括并明确相关建议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的意义。

·



·


3. 参考文献


[1] 孙黎,李俊江.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力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5,(12):56-62.

[2] 何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与风险, 国际经济评论[J]. 2013(1): 34-50.

[3] 霍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4] 何建华,陈阳阳,彭建娟:《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 年第2期.

[5] Sari, DyahWulan;Khalifah, Noor Aini;Suyanto.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 on the firms’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s [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Analysis, 2016, 46(2).

[6]张宏,郭庆玲. 中国技术获取型 ODI 逆向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 DEA 和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 山东大学学报, 2011(6):38-43.

[7] 刘斌、王杰、魏倩:《对外直接投资与价值链参与:分工地位与升级模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第12 期

[8] 李梅、柳世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管理世界》2012年第 1 期。

[9] 白洁.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 世界经济研究, 2009(8): 65-69.

[10]龚艳萍, 郭风华. 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献回顾与我国的实证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 2009(3): 378-384

[11] 李泳.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效研究[J]. 管理世界, 2009(9): 34-43

[12] 邹玉娟.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转移与母国技术提升[J]. 经济问题, 2008(4):105-108.

[13] 伍宇菁,代映中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07

[14]ChengqiWangab ZiliangDengc Mario.I.Kafourosd YanChene. Reconceptualizing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process-dependent approach. Volume 21, Issue 3,June 2012, Pages 452-464

[15]Thang, Tran Toan; Pham, Thi Song Hanh; Barnes, Bradley R. SpatialSpillover Effect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Vietnam. The Journal ofDevelopment Studies, 2016.10, 52卷, 10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