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应用化学 > 正文

基于相分离技术的多孔聚酰亚胺膜的合成开题报告

 2020-05-02 05: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因其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速率小、充放电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化学储能电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如便携式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并且随着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透彻,在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得到迅速发展。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关键的内部组件之一,在锂离子电池中处于正负极之间,其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隔绝正负极的直接接触或是防止被毛刺、颗粒、枝晶等刺穿而出现的短路;二是要为锂离子的迁移提供通道,即满足离子导电,电子绝缘。隔膜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电池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及安全性能,因此选择优异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1],主要包括:①化学稳定性,不与电解液、电极材料反应;②绝缘;③能够快速被电解液浸润;④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好,易于加工;⑤热稳定性;⑥多孔性,较高的孔隙率以满足离子导电的需求。

目前,国际市场上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pe/pp复合膜[2],这类微孔聚烯烃材料由于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低成本促使它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聚烯烃类隔膜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首先由于其自身的半晶质结构导致这类隔膜的孔隙率(40%)并不高,同时聚烯烃类隔膜属于疏水材料,因此大大降低了电解液对隔膜的浸润作用,致使电池内阻增大,限制电池性能。另外,聚烯烃类隔膜较低的熔点(pe熔点130℃,pp熔点165℃)成为一大安全隐患,比如当电池处于加热、超载、过充等滥用情况时,电池内的温度将急剧上升,隔膜热收缩,电池内部短路,危险系数剧增[3]。随着市场需要升级,聚烯烃类隔膜浸润作用差、耐温性低等缺点成为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枷锁,因此对聚烯烃隔膜的改性[4]和发展新型隔膜材料[5]成为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的热点。其中,聚酰亚胺(pi)是综合性能表现优良的聚合物材料之一,这类隔膜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润湿性、较高的孔隙率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介电性能[6],各项指标均满足实际应用中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性能的要求。

目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方法可以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7],干法制备的工艺代表是熔融拉伸法,目前市场流通的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类薄膜几乎均由此种方法生产。湿法制备指的是相分离制膜技术,根据相分离的原理不同分为: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和热致相分离法(tips)。另外,新兴的静电纺丝技术[8]也是一种制备高性能隔膜的有效方法,并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追捧。非溶剂致相分离法是目前制备微孔膜的方法之一,不仅在制备电池隔膜中使用,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分离膜,如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甚至是纳滤膜的制备[9]。该方法的大致步骤为:1)以某种聚合物作为制膜的基体材料,将其溶于一种良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聚合物溶液;2)将该聚合物溶液倾倒或涂抹在玻璃基底上,调节刮刀的厚度,然后刮涂成型,放置一段时间使部分溶剂挥发;3)将上述成型的聚合物液膜浸入某种非溶剂浴中,发生相分离,经干燥等过程后可得多孔聚合物薄膜。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膜条件温和,耗能低,操作简单,因此本实验将利用此方法制备多孔聚酰亚胺膜。但是,影响相分离的因素复杂,包括溶剂/非溶剂体系,聚合物浓度,相分离温度,添加剂等。为预测铸膜液中发生的相分离种类,一般利用等温热力学平衡相图进行研究[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聚酰亚胺的合成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含有柔性基团和三氟甲基的聚酰亚胺能够提高pi膜的溶解性以及与电解液之间的亲和性[13],进而减小电池内阻,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因此本实验选择含柔性基团(羰基)的二酐btda和含三氟甲基的二胺tfmb为单体合成可溶性聚酰亚胺,这也为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多孔pi膜提供了先决条件。

两步法是合成聚酰亚胺最普遍的方法[14],本实验也将采用这种方法。第1步,二酐单体和二胺单体在非质子溶剂中低温下聚合,生成前驱体聚酰胺酸,常使用的非质子溶剂包括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吡咯烷酮(nmp)。第2步,利用中间体聚酰胺酸溶液加工,如涂膜纺丝,然后在高温下脱水环化生成聚酰亚胺;也可以采用化学亚胺法,一般以乙酸酐为脱水剂,以叔胺(如吡啶、三乙胺)为催化剂,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即可生成聚酰亚胺,经乙醇洗涤可获得聚酰亚胺固体粉末。此法工艺成熟,实用性强,若采用化学亚胺法更可以减少能耗,降低成本。两步法合成聚酰亚胺反应式如下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第1-2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条件。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2)第3-9周:按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合成聚酰亚胺粉体,探索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的合适条件,并通过红外检测、sem扫描、热收缩测试、接触角测试表征聚酰亚胺薄膜的形貌、物化性能;

3)第10-14周:组装锂离子电池,并通过lsv测试、循环性能测试、阻抗测试研究聚酰亚胺薄膜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性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曹胜先. 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与发展现状[j]. 塑料科技,2013,(08):94-97.

[2] 王艳,何文,张旭东,张书振,刘士坤.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综述[j]. 山东陶瓷,2014,(03):11-15.

[3] 黄锦娴,吴耀根,廖凯明,张伟. 锂离子电池聚烯烃隔膜安全性能的探讨[j]. 塑料制造,2009,(03):67-7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