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应用化学 > 正文

几种原浆白酒微量物质测定及其评价文献综述

 2020-04-14 05:04  

1.目的及意义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传统酒种,为世界七大蒸馏酒之一,被国人誉为“琼浆玉液”。它具有独特的芳香,不但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和物质享受,而且还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白酒又名烧酒或火酒,它是以高粱、大麦、豌豆等含淀粉和糖的食物为主要原料,利用酒曲、酵母和糖化酶等为发酵剂,经过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而决定其香味的是那微不足道,约占总质量2%的有机物,如酯、酸、羰基化合物、缩醛等。按香型可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其中,浓香型白酒在我国白酒工业中占主要的市场份额。浓香型白酒基酒是以高粱等为酿造原料,用优质小麦制成大曲作为生香剂,泥窑固态发酵,采用混蒸混烧,蒸馏后即将入库贮存的半成品酒。

研究表明适量饮酒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肝、调节机体代谢等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酒类产品低度化已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资料表明各种香型降度和低度白酒市场份额占80%以上。[1]

白酒是几千年中华历史的传统传承产业,其酿造方式与西方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特的固态多微酿造工艺赋予了中国白酒丰富的呈香呈味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这是世界上其他蒸馏酒望尘莫及的。然而,对中国白酒如此丰富的呈香呈味物质的认识仍然滞后于产业和消费的发展。加快对白酒风味及化学勾兑的科学研究、探索,有利于促进中国白酒产业的科学化发展、可持续化发展,更将加快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发展。

为了提高白酒的风味和质量,对白酒质量的评价手段也必须从剖析白酒的微量香味成分入手。白酒工作者对白酒中主要微量香味成分的测定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

最初,科学家们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白酒中的总酸、总酯、总醛、甲醇和杂醇油等成分。上世纪六十年代用纸层析等技术定性及半定量检出酸和酯及芳香族化合物等成分。70年代以后,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白酒生产的巨大进步,促进了白酒品质的提髙。[4]

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古轻工研究所研制成功DNP(邻苯二甲酸二壬醋)与吐温60混合填充柱,采用直接进样法测定白酒的香味成分,为白酒的色谱分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DNP填充柱流失较大,随着检验量的増加酒中组分在柱中逐渐积累,影响了柱的分离效能。[5]

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530μm内径的大口径毛细管柱,一次进样能分离出20多种成分。黄艳梅等[6]利用白酒专用大口径毛细管柱仅用20min就测定了白酒中的25种组分,分析时间短,可以满足大多数白酒生产厂家的要求。

从九十年代开始,小口径毛细管柱,尤其是色质联用技术的应用,以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对白酒香味成分的深入剖析和研究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蔡心尧、胡国栋[7]采用PEG 20M交联柱、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直接进样分析白酒香味成分,可定量测定40多个组分。但灵敏度较低,无法测量含量低于1ppm的组分,且难分析高级脂肪酸乙酯类组分。蔡心尧、尹建军[8]采用FFAP柱,通过GC-MS、直接进样分析白酒香味成分,可定量测定57个组分。可以弥补PEG 20M交联柱难检测高沸点组分的缺陷。

直接进样技术由于操作简单,无需有机溶剂,方便快速,普遍应用于白酒行业当中。吴天祥、刘春朝[9]用配有OV-1701毛细管色谱柱的气质联用仪,采用直接进样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了12种贵州白酒的特征香气成分,得出了贵州传统酱香白酒和浓香型白酒中香气成分的结构和特征。胡坷平等[10]用配有内径为0.1μm的DB-WAX毛细管色谱柱和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快速分析了茅台酒的主要成分,仅在10min内分离分析了白酒中27种化合物,提高了白酒的分析效率。黄艳梅等[11]用BP-21毛细管色谱柱的气质联用仪,采用直接进样法分析了古井贡酒中的风味物质,并比较了其与五粮液、剑南春、沪州老窖、全兴大曲四种酒的区别。周华生等[12]采用直接进样法,用配有PEG-20M毛细管色谱柱的气质联用仪比较分析了五粮液和黄金酒的香气成分,从五粮液中共检测出41种香气成分,黄金酒中共检测出38种香气成分。李燕等[13]采用直接进样,用配有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建立了定量测定酒中16个化合物的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