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药物制剂 > 正文

互花米草总黄酮的药效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04 09:05  

1.研究背景 米草属( Spartina Schreb) 为禾本科( Poaceae) 植物,常见的有3种,分别为大米草( Spartina anglica Hubb)、狐米草( S.patens Muhl) 及互花米( S.alterniflora Loisel)。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次生代谢物。

互花米草含类黄酮、糖类、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类、香豆素类和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1]。

在医学上黄酮类物质还具有较好的消炎、免疫、降血糖等功效,因此植物源黄酮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也备受关注[2]。

自200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指南颁布以来,高尿酸血症(HU)被定义为血清尿酸盐(SU)水平升高超过6.0 mg/dL的阈值。

高于该水平,尿酸单钠(MSU)结晶可发生在温度低于37℃的体区,特别是在第一跖趾关节上。

痛风的长期治疗依赖于将SU水平降低于6.0 mg/L(在某些情况下为5.0 mg/dL),这会导致MSU晶体溶解[3]。

痛风是由细胞外尿酸过饱和导致关节和其他组织中尿酸单钠晶体沉积引起的疾病。

高尿酸血症,血清中尿酸盐浓度高于溶解度极限(≤7.0mg/dL),是痛风发展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并且由于尿酸生成增加,肾脏尿酸排泄受损,或这些机制的组合也会导致痛风。

临床报道,尿酸的关键因素不仅与痛风风险增加有关,而且还与心血管疾病,肾结石,糖尿病,肥胖和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有关[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