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药物制剂 > 正文

利奈唑胺片含量以及溶出度方法学验证毕业论文

 2022-04-07 08:04  

论文总字数:18743字

摘 要

随着抗生素应用的不断普及,细菌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不断在增加。作为一种新的类型的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革兰氏阳性(G )菌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不同的给药途径将对药物溶出的影响也会不同,而用口服给药的方法生物利用度为100%,因此对利奈唑胺片剂的含量测定与溶出度所采用的检验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紫外分光光度法(UV)在不同条件下利用空白与样品对照的方法对利奈唑胺片含量测定及溶出度的方法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利奈唑胺片含量及溶出度方法学的专属性、线性等均呈现良好。

关键词:利奈唑胺 溶出度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Linezolid Tablets content and dissolution method validation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the tolerance of bacteria to drugs is increasing. Oxazolidinone antibiotics as a new type of linezolid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 (VRE) and other gram positive bacteria (G ) has a very good effect. So, it has been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Different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will influence on drug dissolution will be different,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biological drug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egree 100%.So the content of linezolid tablets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dissolution test method of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throug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UV) method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using the blank and sample control of Linezolid Tablets content determination and dissolution methodology valid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nezolid tablets and dissolution methodology designed attributes, linear, accuracy, precision and repeatability are good.

KEY WORDS:Linezolid;Dissolution Rate;Assaying;UV;HPLC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文献检索 1

1.1 抗MRSA药物研究背景 1

1.2 药物概述 2

1.2.1利奈唑胺的理化性质 2

1.2.2利奈唑胺的作用机制 2

1.2.3利奈唑胺的药动学 3

1.2.4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3

1.2.5利奈唑胺上市情况 4

1.3 口服释药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4

1.3.1研究现状 4

1.3.2发展前景 4

1.3.3口服技术与产品 5

1.4 本课题研究依据、内容与方法 5

1.4.1研究依据 5

1.4.2研究内容与方法 6

第二章 利奈唑胺片含量与溶出度方法学验证 7

2.1 含量分析方法学验证 7

2.1.1仪器试药 7

2.1.2色谱条件 7

2.1.3专属性 7

2.1.4线性 8

2.1.5仪器精密度 9

2.1.6溶液稳定性 9

2.1.7准确度 10

2.1.8重复性 10

2.1.9耐用性 11

2.2 溶出度分析方法学验证 11

2.2.1仪器试药 11

2.2.2溶液配制 12

2.2.3专属性 12

2.2.4线性 13

2.2.5重复性 13

2.2.6仪器精密度 14

2.2.7溶液稳定性 14

2.2.8准确度 14

2.2.9耐用性 15

第三章 全文总结 17

3.1总结 17

3.2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1

第一章 文献检索

1.1 抗MRSA药物研究背景

抗菌药物在保护人们自身健康状况和提高生命安全的方面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医药行业中,被誉为是人类取得伟大成就的其中之一[1]。然而,自1970年以来,由于临床上广泛应用抗菌药物并且随着致病菌耐药机制的不断演变,细菌的耐药性已成为人们面临的一大难题[2],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革兰氏阳性菌(G )的耐药问题。这其中包含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4]等。感染性特别强,破坏力非常大的MRSA病毒与ADIS、病毒性乙型肝炎并列成为世界三大传染病[5]

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的G 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A),它对人类的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威害。一旦感染上了G ,存活率几乎为0。二十世纪中叶之后,随着临床抗生素的使用,青霉素缓和了这一可怕的现象。二十世纪中期,其耐药菌株占极小比例,然而随着临床的广泛使用,到1970年,其耐药菌株几乎已经达100%。1958年,临床第一次使用甲氧西林(MS),取代了青霉素的地位。然而,10个月后,在英国就首次发现了MRSA[6],紧接着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医院内最常见的病原菌[7]

甲氧西林携带的致病菌其致病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和合成的具有侵袭性的酶例如溶血毒素(hemolysin)和DNA酶等[8]。MRSA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是包括早产婴儿在内的新生婴儿[9]、老年人、身体虚弱及免疫力抵抗不强者、使用导管及有开放性创伤的住院患者[10]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8743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