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生物工程 > 正文

氨基化环糊精的制备及表征文献综述

 2020-04-13 05:04  

文 献 综 述 1. 1引言 近年来,以量子点(QDs)为代表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和医学领域。

1.2量子点 1.2.1量子点概念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即半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子波尔半径的半导体纳米晶粒,是一种零维纳米材料,通常由几百至几千克原子组成(典型直径尺寸为1~10nm。

主要是由Ⅱ-Ⅳ族元素(如CdSe,CdTe,CdS,ZnSe,ZnS等)和Ⅲ-Ⅴ族元素如(InP,InAs等)及掺杂一些过渡金属元素组成,也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半导体材料组成核-壳(Core-Shell)型的纳米粒子。

1.2.2量子点的特性 量子点由于其特殊的尺寸范围使之表现出许多与同质单个分子或块状物体不同的性质,具有纳米材料的一些特性: (1)量子尺寸效应。

块状半导体的能级为连续的能级,当粒径降到一定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分立能级,使得半导体有效能级差增大,这种效应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量子点尺寸减小最直观的现象就是量子点光吸收谱出现蓝移,并且尺寸越小,蓝移现象越显著。

(2)介电限域效应。

纳米微粒分散在异质介质中由于界面引起的体系介电增强的现象叫做介电限域效应随着粒径的不断减小,比面积不断增加,粒子表面的原子数目与处于粒子内部的原子数目的比值增加,粒子的性质受到表面状态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与块状半导体相比,在半导体颗粒的表面存在着更多电子陷阱,电子陷阱对半导体的光致发光特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半导体颗粒表面修饰了某种介电常数较小的材料后,它们的光学性质与裸露的颗粒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1],当介电限域效应所引起的能量变化大于由量子尺寸效应所引起的变化时,量子点的能级差将减少,反映到光吸收谱上表现为明显的红移现象[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