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生物工程 > 正文

交联固定化磷脂酶D在有机-水双相体系中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3-14 12:03  

文 献 综 述

1.1磷脂

磷脂是最早是由Uauqueelin在1812年发现的,1844年,法国Globly首次从蛋黄中分离出来,俗称卵磷脂。卵磷脂广义上讲是含有磷脂酰胆(phosphatidylcholine),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肌醇磷脂(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丝氨酸磷脂(磷脂酸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和神经鞘磷脂(Springmyehn)等的复合磷脂[1-4];狭义的卵磷脂就是磷脂酰胆碱PC,是甘油,胆碱,磷酸,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一种含磷脂类的物质。

磷脂(PhosPhatide)是一类广泛地存在于鸡蛋蛋黄和大豆中的脂质化合物,由甘油骨架,极性头部,和两条脂肪酸链构成。高纯度的磷脂作为一种优良的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在80年代兴起靶向给药技术(DrugDeliverySystems,DDS)中,高纯度的磷脂作为一种优良脂质体被应用于实验研究中[5,6]。在化妆品工业领域,磷脂以其天然无污染的特点,被广泛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表面活性添加剂应用于生产中。同时,近年来针对磷脂在改善大脑记忆方面的生物活性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对高纯度磷脂产品的需求量。目前国内所需的高纯度磷脂的产品多从国外进口,因此,开发出性能优良的磷脂产品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在天然磷脂中,只有磷脂酰胆碱(PC)的提取工艺较为简单,方便工业化扩大生产,而其他高纯度单一磷脂的提取工艺相对较复杂。因此单一稀有磷脂的成本也相应昂贵,因此,通常采用酶法改性方式对粗磷脂进行改性,用来合成含有不同的极性末端的新的功能性磷脂或单一磷脂。

1.2 磷脂酶D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简称 PLD),国际命名为磷脂酰胆碱磷脂水解酶(编号EC3.1.4.4),是催化磷酸二脂酯键水解与碱基交换反应的酶的总称。和其他磷脂酶有一个差别,PLD首先是在植物体内中被发现的[7]。PLD首先被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大量生物化学研究表明,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有信号转导,生物膜形成及参与细胞脂质代谢等。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在动植物和某些微生物体内均有这种酶的存在。动物体内的PLD 主要分布于脑、肝脏等组织中,又分为胞液PLD(Cytosolic PLD)和膜结合PLD(Membrane-bound PLD)两种类型[8]。但大多数属于后者,因而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PLD 的催化作用主要取决于反应体系中的含水量。水量太多会使水解反应的成分加大,生成副产物磷脂酸(PA, phosphatidic acid)。为了抑制这种水解反应,后来对 PLD 磷脂转移特性的探究都在微水或无水体系中反应[9]。在这种体系中,如何保持酶在水中的活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对游离磷脂酶D的催化工艺研究较多,但在具体使用游离酶催化反应的过程中,得知直接利用其工业化生产存在一系列重大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l)反应之后,磷脂酶D难以从相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而据了解,发酵生产PLD工艺过程

复杂,造价昂贵,周期很长,如果不能对酶进行回收利用,必然会使成本增加很多。

2)酶在有机相中不溶解,导致其反应过程中容易聚集成团,减少了酶的利用率。与此同时,游离状态下的酶很不稳定,即容易失活和变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