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轻化工程 > 正文

三间氨基苯基均三嗪合成工艺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30 09:06  

文 献 综 述 1.引言 均三嗪类化合物的合成早在1888 年就已见诸报道, 百余年来, 其衍生物包括小分子化合物、超分子化合物以及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橡胶等行业, 作为抗菌剂、杀虫剂、活性染料、荧光增白剂、炸药以及催化剂等, 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光材料合成的飞速发展, 大量结构新颖的均三嗪类衍生物被合成, 其合成途径主要是腈类化合物的环聚及均三嗪侧链的修饰, 本文从连接不同原子均三嗪衍生物的角度综述了均三嗪衍生物近年来的合成研究进展。

三嗪类含能化合物具有氮密度高,含量高,形成焓高,热稳定性好的优点[1],它是国内外研究的一种新型高氮能量化合物。

其中1,3,5-三嗪类化合物(即均三嗪化合物)主要是三嗪类含能化合物的研究方向。

均三嗪分子具有特殊的芳香环骨架,其中三个碳原子可以直接连接烃基或杂原子连接烃基上以形成各种星型结构的三取代的均三嗪分子以及1, 3, 5-均三嗪衍生的液晶、非线性光学及电致发光等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具有超支化及树枝状的三维结构。

在这类大分子中,三取代的均三嗪”核”结构,因其特殊的星形、超支化的对称性及其外围的3 个取代基的反应活性,是制备该类树状大分子的最基本的结构单元。

三聚氯氰(C#8323;N#8323;Cl#8323;)是重要的均三嗪前体,其结构由三个氯原子和一个稳定的六元氮杂环组成,其中3个氯原子的反应活性较高,与氢官能团进行亲核取代。

氮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由于苯环和氮杂环相比非常稳定,引进氨基及加大共轭体系均是提高熔点、增加热安定性的有效措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其中均三嗪(1,3,5-三嗪)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受到研究者的亲睐,合成了一系列的均三嗪类衍生物,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均三嗪类衍生物的母体结构是一个带有3个活泼氯原子的稳定的六元环,氯原子能够被-OH、-NH2、-SH、-NHR等官能团取代,从而生成不同的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952年合成了第一个均三嗪类除草剂阿特拉津(Atrazine),1957年,瑞士的H.盖辛和E.克努斯利发现其具有良好的除草性能,并在1958年由瑞士的Ciha-Gergy公司开发生产,后来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除草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