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正文

PVDF膜孔径对MBR过程中膜污染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0-04-18 08:04  

1.膜生物反应器概述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将传统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有机结合的高效污水处理技术。

它将膜分离与生物降解结合起来,以膜分离装置取代传统污水处理中的二沉池,取得了很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20世纪60年代末,Dorr-Olivier Inc将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器与错流膜过滤结合,MBR工艺被首次提出[1]。

但初代膜生物反应器造价较高,无法推广使用,故MBR工艺发展缓慢。

直到1989年Yamamoto等人[2]提出将膜组件浸入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Zenon公司首先实现将MBR技术用于商业化生产[3-4]。

在亚洲,日本最早将膜技术用于水的处理回用列入到国家科研规划中,并在厌氧膜-生物组合工艺上取得了突破 [5]。

膜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应器中的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利用硝化细菌转化污水中的氨氮,然后利用膜进行固液分离出水[6]。

MBR工艺相对于常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具有结构紧凑、处理效果好、容积负荷高等优点[7],但也存在如膜造价高、膜容易出现污染、能耗高等不足之处。

其中,膜污染已成为制约MBR工艺发展的关键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