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正文

OV-215毛细管色谱柱的研制文献综述

 2020-06-23 08:06  

文 献 综 述 1.概述 1.1色谱分析法 世界上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大部分物质属于混合物,人们通常需要确定混合物的各组成及其各组成的含量,所以人们会先将各组分进行分离,然后再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

在这其中,色谱法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分离方法,其由流动相与固定相组成,由于流动相与固定相对于不同物质的的作用力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物质在流经两相时会存在不同的保留时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该方法来分离各物质[1-4]。

色谱法最早开始于1903年,来自俄国的植物学家 Tswett[3]在用石油醚提取叶绿素的实验中首次提出了chromatography作为色谱分析法中的专用名词;而色谱得到应用是在1931年完成胡萝卜素的分离开始的;1935年,Holmes和Adams 研制出了离子交换色谱法;在1941年,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Martin和Synge开创出液-液分配法;直到1944年,由Consden、Gordon 和 Martin 创造的纸色谱法才开始将色谱法发展成为一门分析方法。

色谱技术的进步让色谱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52 年,James和 Martin[4]不仅仅共同提出了气#8212;液色谱法,而且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台用于气相色谱检测的仪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958 年,毛细管柱理论被Golay[5]开创出来,并且于后一年提出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应对在分析特征与分许能力上提升的要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即GC-MS,被采用。

最终在1962年前后,一门独立的学科色谱学形成。

1.2毛细管色谱柱的国内研究进展 对于毛细管色谱柱,人们普遍认可将1958年Golay所开创的毛细管色谱柱文章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基础。

1979年,Dandeneau 和Zerenner 提出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随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研究并且开发出了多种性能优良的色谱固定相及毛细管壁的处理工艺。

这些对于发展毛细管色谱以及让更多的实验室接受该分析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