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 > 正文

微塑料和不同浓度的卡马西平对大型溞的慢性毒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7 04:04  

文 献 综 述 摘要 塑料制品现在随处可见,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塑料垃圾入水分解而产生微塑料。

微塑料长期存留在环境中会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毒性。

而硝化细菌在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保持健康水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根据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对生物体产生影响而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通过研究典型的微塑料对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抑制情况来研究它的生态毒性。

关键词: 微塑料,水环境,硝化过程,生态毒性; 1 研究背景 由于大量的生产和使用塑料制品,一部分塑料垃圾进入水环境,经过物理降解、光降解和生物降解作用,分解成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统称微塑料[1][2]。

目前环境中检出的微塑料主要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酯(PEst)、聚对苯二甲酸类(PET)及聚酰胺(PA)[3][4]。

微塑料进入环境被生物吞食,通过积累会给生物造成伤害,所以控制微塑料传播,防治水环境污染迫在眉睫。

本次实验便是从对能维持水环境平衡的硝化细菌入手,以微塑料为探究药物,以硝化细菌为模式生物,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在不同浓度微塑料影响下的半呼吸抑制常数以及硝化速率的分析,研究微塑料的生态毒性。

2 国内外研究进程 2.1 微塑料的研究 微塑料的毒性效应主要体现自身毒性及吸附重金属产生联合毒性,微塑料属于高分子聚合物,难以降解,野生淡水鱼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会吞食并累积环境中的微塑料。

微塑料一旦在淡水生物体内累积后,会造成各种物理性损伤,最终可能会对水生系统造成无法预知的生态风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