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 > 正文

建筑光伏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07:04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国际社会的全球性问题之一。环境问题普遍出现是由于人类过于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从而导致资源枯竭、污染加剧带来的恶果。人类谋求发展必然带来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环境产生破坏。任何一个拟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都会对评价的主题就是对项目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确保和避免因开发建设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法律制度,也是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就是通过详细的现状调查,各种资料收集和准确的工程分析,核实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污染物种类、数量、形态和排放量等,分析工程方案的合理性、污染防治措施的可靠性。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和预测,结合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项目建设的合理性,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不利影响的具体解决方案与实施措施,并将环境评价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技术路线和相关方法反馈于整个工程建设中,把不利的环境影响减至最小程度,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而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从而避免因建设项目而产生的环境问题,达到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并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1.2国外研究现状

环境质量评价在国外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获得蓬勃发展。在开展了大量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同时,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也获得长足的发展,使环境质量评价成为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从20 世纪60年代中期起,人们对环境质量评价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开始用环境质量指数描述环境质量。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质量评价作为制度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肯定来的国家。1969年在美国制定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规定,一切大型工程兴建前必须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各州也相继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有关制度。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由于经济密度大,导致污染负荷重,在出现一系列公害事件后开始重视环境污染与环境评价工作。日本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评价与污染控制紧密结合起来,先后提出多种控制方式。东欧与苏联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的评价,苏联在伏尔加河、顿河、莫斯科河建立了河流污染平衡模式,许多学者强调,评价时不仅要考虑物理、化学指标,还要考虑生物学指标。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都相继开展了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及理论研究。有不少国家在环境保护法律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的国家虽未以法律形式肯定,但也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就表明,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对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高度重视。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质量评价已经具有新的含义。

1.3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才逐步开展起来的。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初步尝试阶段、广泛探索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环境质量评价阶段。在这期间全国开展了北京、沈阳、南京等数个城市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作了许多区域和一些大型工程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在大量的实践工作中,促进了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完善我国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也将环境质量评价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197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改建、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环境质量报告书,经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同时指出“在老城市改造和新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气象、地貌、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住区、公共设施、绿化地带等作出环境质量评价”。在1989年颁布的经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重申了环境质量评价制度。2003年9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表明了以后我国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走上了法治化的健康发展道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国际社会的全球性问题之一。环境问题普遍出现是由于人类过于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从而导致资源枯竭、污染加剧带来的恶果。人类谋求发展必然带来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环境产生破坏。任何一个拟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都会对评价的主题就是对项目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确保和避免因开发建设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法律制度,也是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好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融性的人类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就是通过详细的现状调查,各种资料收集和准确的工程分析,核实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污染物种类、数量、形态和排放量等,分析工程方案的合理性、污染防治措施的可靠性。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和预测,结合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项目建设的合理性,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不利影响的具体解决方案与实施措施,并将环境评价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技术路线和相关方法反馈于整个工程建设中,把不利的环境影响减至最小程度,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而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从而避免因建设项目而产生的环境问题,达到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并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1.2国外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